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贫乐堂

标题包含
贫乐堂
瓦盂脱粟自成歌,直与箪瓢不较多。 弗恨道人贫似我,却嫌所乐弗如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瓦罐煮饭哼着曲,和竹筒舀水也差不多。 并不抱怨生活和我一样贫困,只是遗憾生活的快乐不如别人。
去完善
释义
1. 瓦盂:陶制的盛器。 2. 脱粟:指糙米,仅去壳未加精研的米。 3. 自成歌:自己创造了歌曲。这里指诗人自我娱乐,表达自得其乐的情景。 4. 直与:相当于“简直和”。 5. 箪瓢:泛指简陋的饮食。 6. 多:这里指不如。 7. 弗恨:即“不恨”,不怨恨。 8. 道人:修道的人,指僧人或者隐士。 9. 贫似我:生活贫困得像我一样。 10. 却嫌:反而嫌弃。 11. 所乐:享受的快乐。 12. 弗如它:比不上其他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释居简的贫贱而快乐的生活。诗人用“瓦盂脱粟”(即简陋的饮食)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表明自己可以自得其乐,用“自成歌”来形容自己在如此环境中仍能歌唱。通过与“箪瓢”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贫困,也能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诗人还通过“弗恨道人贫似我”来表达自己对贫困生活的接受,并认为这种生活状态是与自己相称的。同时,诗人也对那些不能像自己一样享受贫贱生活的人表示遗憾,通过“却嫌所乐弗如它”来暗示他们的生活态度并没有达到自己的境界。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释居简在贫贱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贫乐堂》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此时,宋王朝历经王安石变法之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而释居简作为一位出家人,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也有所波动。 在释居简的生活时期,宋朝的佛教文化发展迅速,禅宗尤其受到朝廷和社会的推崇。作为一位禅宗僧人,释居简深谙禅宗修行之道,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解脱。然而,他在现实生活中却饱受贫困之苦,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诗歌《贫乐堂》中,释居简以自嘲的口吻描绘了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他面对困境时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用“贫乐”这一主题,表达了即使在贫困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快乐的心境。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既体现了禅宗修行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