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心月相士

标题包含
赠心月相士
十五以前月,清光逐夜生。 自朔以至望,浸长而浸盈。 十五以后月,明减而生魄。 自望以至晦,浸微而浸阙。 嗟彼天上月,有圆阙阴晴。 惟有心月月,天者常清明。 持此以鉴人,妍媸奚所遁。 此月不在天,月在尔方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 他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享年64岁。他的父亲王洵是进士出身,曾任大理寺丞。母亲程氏则出自书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十五之前的月亮,清澈的光线随着夜晚增长。 从农历初一到月圆时,月亮逐渐变亮和丰满。 十五之后的月亮,亮度减弱并出现阴暗面。 从月圆到月末,月亮逐渐变微弱直至消失。 感叹那天上的月亮,有圆缺和阴晴变化。 只有心中的月亮,天空始终保持晴朗。 用这个标准来观察人们,美丑无法逃脱。 这个月亮并非在天外,就在你内心的方寸之地。
去完善
释义
《赠心月相士》是一首描绘人生哲理的哲理诗。以下是诗词中涉及的一些词语和短语的解释: 1. 心月相士:这里的心月指的是心中之月,即内心的修养和智慧;相士则是对有识之士的尊称。整句话的意思是指具有高尚品质和聪明才智的人。 2. 十五以前月:这里指农历每月初一到十四这段时间的月亮。 3. 清光:明亮的月光。 4. 逐夜生:每晚逐渐增亮。 5. 自朔以至望:朔是农历每月初一,望是农历每月十五。这里指从初一至十五期间。 6. 浸长:逐渐变长的意思。 7. 浸盈:逐渐丰满。 8. 十五以后月:这里指农历每月十六到月底的月亮。 9. 明减:亮度减弱。 10. 而生魄:魄在古代神话中指月的光明部分消失后呈现出的阴影部分,这里用来描述十五之后的月亮逐渐变暗的过程。 11. 自望以至晦:望是十五,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日。这里指从十五至月末。 12. 浸微:逐渐减弱。 13. 浸阙:逐渐缺失。 14. 嗟:感叹词。 15. 有圆阙阴晴:这里表示月亮的圆缺变化如同世间的悲欢离合一样无法避免。 16. 惟有心月月:只有心中的明月始终明亮。 17. 天者常清明:这里的天者指的是心月相士,意为这样的人心境总是清澈明朗。 18. 持此以鉴人:用这样的道理去观察评价别人。 19. 妍媸:妍是美好,媸是丑陋。这里表示美丑。 20. 奚所遁:意思是美丑无所遁形。 21. 此月不在天: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月亮并非天上的月亮,而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光明。 22. 尔方寸:尔是你的意思,方寸指心地。整句话意为“这月亮在你内心深处”。
去完善
赏析
王义山的这首《赠心月相士》,将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的心态联系起来,阐述了心灵的平静与澄明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首联用月亮在十五前后的不同形态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形象地表达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接着通过描绘月亮由初到满的过程以及光亮逐渐减弱的景象,反映人们内心的挣扎和欲望的消退。接下来诗人在尾联表明了心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存在,表达出内心平和与纯净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同时也传递出了生活哲理:内心的平静和正义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它能使我们在面对纷扰世界时保持清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赠心月相士》是北宋诗人王义山所作,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王义山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多次遭受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批判精神。 在这首诗中,王义山通过描绘心月相士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同时,他也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命运。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