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一日书所见者
秋深山转清,雨定水自绿。
庭前牵牛花,粲粲悦人目。
居官已年余,竟日书吏牍。
因闲窥化工,景象不一足。
促织汝何为,懒妇丝断续。
夜长清未眠,题诗烧短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山景变得清凉起来,雨过天晴,水面也变得更加碧绿。庭院前的牵牛花开得正盛,璀璨夺目。我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工作了一年多,每天都在处理文书事务。趁着空闲时间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各种景象都让我感到满足。蟋蟀你为何如此忙碌,像是那忙碌中忘记了事情的懒妇,总是断断续续地发出声音。夜色漫长,无法入睡,只能借着短暂的烛光写诗抒发情感。
去完善
释义
1. 山转清:描述山景变得清朗。
2. 雨定:雨后晴朗的天气。
3. 水自绿:雨水洗净了河水,水面呈现出绿色。
4. 牵牛花:又名喇叭花,夏季开花,常用于比喻草木之花。
5. 粲粲:鲜艳繁盛的样子。
6. 居官:当官任职。
7. 年余:一年多。
8. 竟日:整天。
9. 书吏牍:处理文书公务。
10. 窥化工:欣赏自然美景。
11. 一足:指种类繁多。
12. 促织:蟋蟀的别称。
13. 懒妇丝断续:形容蟋蟀鸣叫的声音犹如懒散妇人断断续续地纺纱。
14. 夜长:夜晚漫长,这里指失眠。
15. 题诗:写诗。
16. 烧短烛:点燃短小的蜡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色变得更加清新,雨后水面清澈见底的景色,以及庭院中牵牛花的绚烂夺目。诗人张侃在担任官员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要处理繁重的文书工作,难得有闲暇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看到草丛中的蟋蟀,想起懒惰的妇女断断续续地织着丝线,感叹夜晚漫长难以入睡,只好燃起蜡烛写诗排遣寂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后一日书所见者》是南宋诗人张侃在秋日雨后漫步时所创作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民不聊生,家国之痛萦绕着每个文人墨客的心头。
张侃的家族世代为官,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然而,南宋朝廷的腐败和软弱令他痛心疾首,加之自己官场失意,让他感慨万分。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侃放下了以往豪放不羁、激情四溢的诗风,转而以平静的心态去观察自然界的变化,通过描绘所见所闻,传达出人生的哲理。
在这首诗中,张侃通过对秋后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示了他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在这份宁静中的深思。这是一首承载着诗人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的作品,堪称那个时代的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