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提刑郎中阅兵之什

标题包含
和提刑郎中阅兵之什
晓营金革列周遭,大纛长牙拥帐高。 虎豹用韬传妙略,龙蛇供阵役群豪。 言初抚处如萧纩,恩尽均时若楚醪。 敢谓施行剪诸盗,亡之才比一牛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中提到的"下文同"并非一个公众人物或者历史人物,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生平事迹。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在四周的小营地里,金银器具整齐排列; 大旗和长矛围绕着高高的帐篷。 像虎豹一样巧妙地运用智谋,向群雄传授制胜之道; 像龙蛇一样在战场上共同奋斗。 开始安抚人民的时候,就像温暖的棉花一样温馨; 恩泽结束时,又像醇美的楚酒那样回味无穷。 尽管已经成功地减少了盗贼的数量,但仍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
去完善
释义
1. 晓营:天刚亮时军营。 2. 金革:兵器与盔甲,代指军队。 3. 周遭:周围,四周。 4. 大纛:大的旗帜,此处为军旗。 5. 长牙:比喻军队的武器,这里可以理解为戈或矛等兵器。 6. 虎豹:喻指勇猛的战士。 7. 用韬:隐藏才能的意思。 8. 龙蛇:喻指人才。 9. 供阵:参与战阵。 10. 役群豪:指挥众多勇士。 11. 言初:一开始。 12. 抚处:安抚百姓的地方。 13. 萧纩:一种古时的缨子,常用作箭袋的绳子。这里借代箭袋,暗示准备战斗。 14. 恩尽均时:当恩情已经用尽,达到平衡的时候。 15. 楚醪:楚地的美酒。 16. 施行:实施法律。 17. 剪诸盗:剪除各种盗贼。 18. 亡之:逃亡的人。 19. 一牛毛:形容数量非常多,像牛毛一样多。
去完善
赏析
《和提刑郎中阅兵之什》是宋代诗人文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文同通过对阅兵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军事纪律严明、士兵勇猛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宁与民生福祉的关注,以及对于平定盗贼的信心。 首联“晓营金革列周遭,大纛长牙拥帐高”描述了阅兵现场的景象。早晨的军营中,兵器排列整齐,大旗高高举起,显示了军队的强大实力。这里以金革比喻兵器,以大纛和长牙象征军威,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颔联“虎豹用韬传妙略,龙蛇供阵役群豪”进一步阐述了军队的实力。虎豹和龙蛇分别代表勇者和智者,他们凭借高超的军事策略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使军队能够在各种阵型中发挥出色。 颈联“言初抚处如萧纩,恩尽均时若楚醪”表现了诗人对于士兵们的关爱。在出征前,诗人以萧纩(一种丝织品)比喻抚慰士兵的话语,强调安抚士兵的重要性;而恩尽均时则意味着在战争结束后,要像楚醪(一种美酒)一样公平对待每一个战士,体现出了诗人的人道关怀。 尾联“敢谓施行剪诸盗,亡之才比一牛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信心。他坚信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高明的战略部署,一定能够有效地消灭盗贼,维护社会安定。最后以“亡之才比一牛毛”为喻,形象地表现出盗贼势力微不足道,突出了国家战胜盗贼的必然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文同于1069年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和提刑郎中阅兵之什》。这个时期正是王安石变法时期,整个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作为文人官僚的文同,他的人生际遇也与时代紧密相连。 文同在1069年被任命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市)通判,负责监督军事训练和政治工作。在此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军队的整顿和训练,亲眼目睹了士兵们矫健的身姿和高昂的士气。这让文同深受触动,激发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军事的热情。因此,他在诗中以热情洋溢的笔触描绘了阅兵的场景,表达了对军队和国防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