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月 其二

标题包含
中秋月 其二
望外物容澄似水,坐中秋力凛如刀。 此身直愿乘双翼,飞上三峰第一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中提到的"下文同"并非一个公众人物或者历史人物,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生平事迹。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希望能像水一样包容万物,宁静致远;在中秋节这天,有如刀般坚定的信念。我渴望能够拥有双翼,飞翔至三座山峰的最高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望外:指的是视线范围之外的地方。这里指远方的景物。 2. 物容:事物的姿态、形象。 3. 澄:清澈透明。 4. 如水:像水一样平静无波。这里形容景色宁静安详。 5.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 6. 力:力量的强度。 7. 凛如刀:如同刀割般的寒冷。这里是形容秋天的清冷之气。 8. 此身:自身。 9. 直愿:只愿。表示强烈的愿望。 10. 乘双翼:借助翅膀飞翔。这里比喻想要登高远望的愿望。 11. 三峰:指华山的北峰、东峰和南峰,这是华山最著名的三座山峰。 12. 第一高:最高峰。这里是形容华山的南峰,是华山的最高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诗人首先通过“望外物容澄似水”描绘出中秋之夜的宁静和清澈,仿佛万物都被洗净,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接着,诗人用“坐中秋力凛如刀”来形容中秋夜寒冷的空气,这种寒冷的力量使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在这首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飞翔的意愿,希望能借助一双翅膀飞上最高峰。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天空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美景和诗人的梦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 其二》是宋代诗人文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皎洁,照亮大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公元1058年(宋仁宗嘉祐三年)的中秋佳节,文同在扬州任知州,担任苏州、润州、楚州、扬州四州巡抚的职务。这个时期他远离家乡,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他借中秋赏月的机会,写下了这首《中秋月 其二》,以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当时,北宋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宋仁宗在位期间,科举制度得到完善,选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个时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官僚腐败、社会矛盾等。文同作为一位官员,他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了这些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