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祠
官航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
折腰竟辞彭泽米,攒眉宁种远公莲。
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
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
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伟。
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浔阳港湾停泊的官员航船上,我们举杯怀念着那位贤能的靖节先生。他宁愿弯腰辞去彭泽的粮米,也不愿忍辱偷生,用皱眉来拒绝种植远公的莲花。
靖节先生回到故乡,松树菊花盛开在小径间,老年时生活在柴桑的一个小屋子里。这个曾经出现过的晋代显赫家族,如今又在躲避什么?只有刘家的社稷依然稳稳地写在史书上。
尽管他并没有追求荣华富贵,但他的独立和清高却无人能敌。千年之后,人们还在凭吊他的遗迹,那片好山正矗立在县城门前。

去完善
释义
1. 渊明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为纪念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而建。
2. 官航晚泊:指官员乘船旅行,晚上停泊在浔阳(今九江)一带。
3. 浔阳郭:指浔阳江边的城郭。浔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现在的九江市就位于古浔阳地区。
4. 靖节贤:指陶渊明的高尚品德。靖节是他的谥号,表示对他的尊重。
5. 折腰:这里指陶渊明辞去彭泽令一事。据说他因为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绅卑躬屈膝,所以辞去了官职。
6. 彭泽米:指陶渊明在彭泽县做县令时所得到的俸禄。
7. 攒眉:形容皱眉头,表示烦恼、痛苦的心情。这里指陶渊明不愿从事繁重的农活。
8. 远公莲:远公是指东晋名僧慧远,他在庐山创立了净土宗。这里用“远公莲”指代佛教教义。
9. 三径:指陶渊明的家园,据《归去来兮辞》记载,他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宅院。
10. 柴桑:是陶渊明的老家,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县西南的屏山附近。
11. 刘家社稷:这里指的是东晋王朝,因由刘氏建立,故称。
12. 书年:这里指书写年代。
13. 非吾愿:指陶渊明认为追求荣华富贵并非自己的意愿。
14. 清高独尔伟:指陶渊明的清高品格非常伟大。
15. 吊遗迹:指参观陶渊明的故居遗址。
16. 好山青立县门前:形容当地风景优美,青山绿水环绕着渊明祠。

去完善
赏析
《渊明祠》是一首描绘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全诗以渊明祠为核心意象,展现出陶渊明的高洁品质及人格魅力。首联描写了浔阳江边官船晚泊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渊明的怀念之情。颔联通过“折腰”和“攒眉”两个典故,展现了渊明弃官归隐的决心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颈联描述了渊明回乡后的生活,松菊、柴桑等元素体现了他自然恬淡的生活追求。尾联则赞誉渊明的高洁品质,并发出千年后仍令人敬仰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渊明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处世之道和对人生理想的理解,堪称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渊明祠》是宋濂于元末明初时期创作的古诗。宋濂曾担任明朝的翰林学士,他的诗词作品在历代文人墨客中都具有很高的评价。
在这段特殊时期,由于元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战争频繁,人们的生活疾苦不堪。在这种背景下,宋濂作为文人雅士,为唤起人们的良知,通过诗歌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品质的向往。渊明是中国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以隐逸著称,秉持着正直清高的品质,成为了无数文人敬仰的对象。
宋濂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渴望效仿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对自由和闲适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重重,民众疾苦不已的现实。尽管生活在一个黑暗混乱的时期,但宋濂依然坚守着传统文人的道德理念,用诗篇抒发情志,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