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军五首 其四
行行铁兜鍪,队队金骆驼。呜呜吹铜角,来来齐唱歌。总戎面如虎,指顾挥雕戈。马踶无贼垒,手箠可填河。王师本无敌,安用战图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行行的队伍都是戴着铁头盔的士兵,一队队的金骆驼负责运送物资。他们吹着铜制的号角发出呜呜的声音,整齐地唱着军歌。主帅的面容像猛虎一样坚毅,他的一个眼神或手势就能指挥战士们挥舞雕刻着图案的长矛。战马踏过没有敌军的防线,战士的手中的鞭子足以填平江河。我们的军队原本就无人能敌,哪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战争地图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铁兜鍪:古代将士的头盔,这里用来形容军队的英勇形象。
2. 金骆驼:指代远方的财富。
3. 铜角:古代的号角,用以传令或振奋士气。
4. 总戎:高级将领。
5. 雕戈:雕刻精美的兵器,泛指精良的武器装备。
6. 马踶:马踏。
7. 贼垒:敌人的防线。
8. 手箠:手持的武器。
9. 安用:哪里需要。
10. 战图:战争地图,作战计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后出军五首 其四》描绘了一幅热血激昂的战争场景,展现了强大的军队实力和英勇善战的统帅。诗歌通过描绘士兵们穿戴的铁兜鍪、队队排列的金骆驼,以及战场上冲锋陷阵、挥舞雕戈的总戎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这支军队的勇猛气势。同时,诗人以“马踶无贼垒,手箠可填河”的诗句表达了军队强大的战斗力,暗示了战争胜利的必然性。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指出王师本无敌,何必拘泥于战争的胜负,揭示了战争背后的深刻哲理。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历史观和军事视野,同时也寄予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出军五首 其四》为元代诗人张翥所作。创作时间为元末明初时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元朝末年至明朝初年这一历史阶段。元末战乱频繁,政治腐朽,人民生活困苦。明代初期,朱元璋平定天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社会逐渐稳定。
张翥作为元朝末年的文人,其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政局不稳而辞官回乡。在故乡期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痛苦,深感忧虑和悲痛。然而,他也看到了战争结束后,人们期盼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需求,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他所处的时代,元末明初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仍,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明朝的建立带来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这些时代的变迁,使张翥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