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棋僧惟照
学成九章开方诀,诵得一行乘除诗。
自然天性晓绝艺,可敌国手应吾师。
窗前横榻拥炉处,门外大雪压屋时。
独翻旧局辨错著,冷笑古人心许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学习和掌握了九章开方的方法和窍门,背诵得出了与乘法相媲美的诗句。天生悟性使我懂得了这种高超技艺,足以与国手匹敌以回应我的老师。当我在窗前的横榻上围着炉火的时候,窗外的大雪正压着房屋。独自翻开旧棋局识别错误之处,对于古人的用心我只会冷冷一笑。
去完善
释义
1. 九章:古代算术书,共分九篇,涉及面积、体积等方面。这里的"九章"指的是高深的数学知识。
2. 开方:指求解方程的根的方法,这里指求解过程。
3. 诵得一行乘除诗:形容对诗歌非常熟练,甚至可以通过诗句来进行乘除计算。
4. 天性:天生具备的才能或兴趣。
5. 绝艺:高超的技艺或特长。
6. 国手:指全国最高水平的棋手。
7. 横榻:指摆放棋盘的地方。
8. 拥炉:围着炉子取暖。
9. 大雪压屋:形容大雪覆盖在房屋上,造成压力。
10. 旧局:旧的棋局,这里指围棋的对弈局面。
11. 错著:错误的着子,指下棋过程中犯的错误。
12. 心许谁:心里期待的是什么样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文同写给一位擅长下棋的僧人惟照的。诗中描绘了这位棋僧的高超技艺和过人的智慧。首先,诗人提到他精通九章开方术,能背诵一行乘除诗,这些表明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接着,诗人强调他的天赋使得他能理解并掌握高深的艺术,即使面对高手也能应对自如。下一句则描绘了两人围炉取暖,窗外大雪压屋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仔细研究过去的战局,辨别错误的着法,体现出对古人智慧的深深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棋局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围棋的热爱与严谨的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政治家文同创作了一首名为《送棋僧惟照》的诗篇。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即将离开的棋僧惟照。在此诗背后,我们可以追溯其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首先,诗作于公元960-1127年间的北宋年间,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云集,佛教文化盛行,很多僧人都有较高的文学素养,精通琴棋书画。而棋僧惟照,便是一位在围棋领域技艺超群的高僧。他深得文同等人的喜爱,但终究要离去。因此,文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其离别的惋惜之情。
其次,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而文同本人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和官员,他在北宋朝廷供职,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位。然而,作为一位有识之士,他深知世俗名利之虚无,因此对超尘脱俗的僧侣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敬仰。通过与惟照的交往,他更加坚信了佛法的无上智慧,这或许也是他创作这首诗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送棋僧惟照》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背景下诞生的。通过描述与惟照的相识相交以及分别时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佛法的理解与信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