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
盈盈蝶粉衬蜂黄,水国仙人内样粧。
同在寒梅应媿死,枯枝犹说傲冰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蝴蝶翅膀上的粉末衬托着黄色的蜜蜂,这是在水国仙境中特有的妆容。与这朵寒梅相比,其他花朵都会感到羞愧,因为它们只能生长在温暖的季节,而梅花即使枝干已经枯萎,仍然能够忍受严寒,傲立在冰霜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盈盈: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盛开、繁茂的样子。
2. 蝶粉:指水仙花瓣上的花粉。
3. 蜂黄:指蜜蜂在水仙花上采蜜时身上的黄色。
4. 水国:指水乡、江南地区,这里是水仙花的生长地。
5. 仙人:此处喻指水仙花,因为水仙花在古人眼中具有神秘的色彩,被视为神仙所赐之花。
6. 内样粧:指水仙花的独特美丽。
7. 寒梅:冬天的梅花。
8. 枯枝:指梅花的枯枝。
9. 傲冰霜:比喻梅花的坚强不屈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水仙》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一首描绘水仙花的诗作。首句“盈盈蝶粉衬蜂黄”,以蝴蝶翅膀的色泽来形容水仙花瓣的娇嫩与光彩照人,展现出水仙花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般轻盈曼妙的姿态。次句“水国仙人内样粧”,则通过仙人的形象来比喻水仙花的超凡脱俗、清丽出尘之美。在寒冷的冬天,当梅花凋谢之时,水仙却能以傲霜斗寒的姿态盛开,因此诗人写道:“同在寒梅应媿死,枯枝犹说傲冰霜。”这两句诗通过与梅花的对比,突显出水仙花在严寒之中依然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特点,以及它那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示出水仙花的美丽容颜及高尚品质,表达出作者对水仙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仙》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曹彦约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214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县)人,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曹彦约曾在地方担任过知州、通判等职务,后又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中央职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局势日益恶化,金兵屡次南侵,给南宋政权带来了巨大压力。曹彦约在面对国事忧虑之时,借咏水仙寄托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间段内,南宋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诗人借水仙这一传统花卉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自己担当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