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越添监连日惠诗不能尽继匠手次唐律韵以
马口为衔不自宁,辙环唯笔可深耕。
门迎沧海襟期阔,地带天潢句法清。
吾道本无青白眼,世情休欢短长檠。
珠玑肯袖来昌谷,不道陈人畏后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马蹄声中难以宁静,唯有手中的笔可以耕耘心田。
面对浩渺的大海,心胸宽广;身处繁华之地,却始终保持清高的气节。
我秉持着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因他人的评价而改变初心。
世间事不要过于计较,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去完善
释义
1. 马口:指驿站,这里泛指诗人旅途休息的地方。
2. 衔:职务。这里指诗人担任的职务。
3. 自宁:自己安心。
4. 辙环:车轮的痕迹,比喻诗人的行程。
5. 唯笔:只有手中的笔。
6. 可深耕:指在诗歌创作上努力钻研。
7. 沧海:大海,这里指四明越地区的海洋风光。
8. 天潢:天上的河流,形容地势高峻。
9. 吾道:我的道理,这里指诗人的信仰和理念。
10. 青白眼:对事物的好恶,这里指诗人的态度。
11. 世情:世俗之情,这里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12. 短长檠:指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13. 珠玑:珠宝,这里比喻优美的诗句。
14. 肯袖:愿意收藏,这里指诗人的谦虚。
15. 昌谷: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别号,这里指诗人自己。
16. 不道:不说,这里表示谦虚。
17. 陈人:老年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8. 畏后生:敬畏年轻人,这里表示尊重年轻人的才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文人情怀的诗歌。诗人曹彦约通过马口为衔、门迎沧海、世情休欢等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诗中“马口为衔”是指诗人将文学比作骏马,用才华驾驭;“辙环唯笔可深耕”意味着诗人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写作和探索,才能在文学的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诗人胸怀宽广,“门迎沧海襟期阔”暗示他的视野开阔,不拘小节。而“地带天潢句法清”则表达了诗人作品的清雅脱俗。“吾道本无青白眼”是说诗人看待事物一视同仁,不会因人的地位或处境不同而产生偏见。
诗的后半部分,“世情休欢短长檠”揭示出诗人在面对世俗的赞扬与非议时的心态。这里的“短长檠”可以理解为短暂的成败得失。诗人认为这些短暂的现象不足以影响他的坚持,他仍然会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最后两句“珠玑肯袖来昌谷,不道陈人畏后生”表明了诗人对文学事业的传承和尊重。即使自己已经是一位有成就的作家,他仍然愿意向年轻一代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首诗歌充满了激情与决心,令人感受到作者坚定的信仰和对文学的热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彦约(1157-1228),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简甫,号昌谷。这首诗《四明越添监连日惠诗不能尽继匠手次唐律韵以》是他在绍兴年间担任临安知府时所作。
绍兴年间(1131-1162年),是南宋政权相对稳定时期。然而,金兵不断南侵,使江南地区战争频繁。在这个特殊时期,曹彦约身处政治中心,既感受到了国家的兴衰,也目睹了民间的疾苦。他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政治家,决心报效国家,为民造福。
曹彦约在临安任职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加强边防,整顿财政,努力改善民生。与此同时,他还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文坛领袖陆游、范成大等人。他们时常相聚,饮酒赋诗,抒发爱国情怀。这首《四明越添监连日惠诗不能尽继匠手次唐律韵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诗中,曹彦约表达了与朋友共同抒发爱国情怀的意愿,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以高超的诗艺,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展示了南宋中叶的历史画卷。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南宋历史的重要文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