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宁静的原野和城墙之间,道路漫长,客人离去后留下尘土飞扬。夕阳渐渐落下,收敛起余晖,似乎还在留恋孤独的城墙一角。水面上飘来的歌声轻柔,掠过短亭,何必遵守素日的约定呢。有流莺劝说我再次解开马鞍,缓缓地引出春天的酒宴。
忘记了何时开始,有人扶着我骑上马背,醒来时已在红色楼阁之中。狂风舞动帘幕,带着残醉,围绕红色的芍药。感叹花园已经繁花似锦,但东风为何依然狂暴?任凭时间流逝,依旧庆幸可以在这人间仙境中找到乐趣。

去完善
释义
1. 瑞鹤仙:词牌名。
2. 悄:安静无声。
3. 郊原带郭:郊区,临近城市的地方。
4. 行路永:漫长的道路。
5. 客去车尘漠漠:客人离开后,尘土飞扬。
6. 斜阳映山落:夕阳照在山上,缓缓落下。
7. 敛馀红:收敛余晖。
8. 犹恋孤城阑角:依恋孤独的城市角落。
9. 凌波步弱:轻盈的脚步。
10. 过短亭:经过短暂的小亭休息。
11. 何用素约:何必在乎约定的时间。
12. 流莺劝我:黄鹂鸟提醒我。
13. 重解绣鞍:重新整理马鞍。
14. 缓引春酌:慢慢品味美酒。
15. 不记归时早暮:忘记回家的时间。
16. 上马谁扶:骑马时谁来扶持。
17. 醒眠朱阁:醒来后发现自己在华丽的阁楼中。
18. 惊飙动幕:狂风刮起帷幕。
19. 扶残醉:带着微醺的状态。
20. 绕红药:围绕着红色的花朵。
21. 西园:西边的花园。
22. 已是花深无地:花朵盛开,几乎无处可种。
23. 东风何事又恶:春风为何再次变得寒冷。
24. 任流光过却:任凭时间流逝。
25. 犹喜洞天自乐:依然喜欢这宁静的世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瑞鹤仙”为调,描绘了诗人暮春时节在郊外送别友人的场景。开篇写送客之路漫长,车行之处尘土飞扬,表现出友人离去的寂寥与伤感。接着通过描绘夕阳余晖映照山峦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随后,诗人在描述了一段短暂的停留,以及与流莺的互动,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虽然春天即将离去,但诗人仍然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下阕中,诗人回忆起了自己曾醉酒后被扶上马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而当疾风吹动帘幕时,诗人醒来发现身边只剩下残酒和红花,不禁感叹春光已逝。然而,尽管如此,诗人仍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整首词以婉转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是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可考。在那个时候,周邦彦已经是一位名声大噪的文人,他的才情和诗赋都得到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誉。
在北宋时期,由于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学艺术的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词这种艺术形式,从民间兴起,逐渐被士大夫阶层所接受并广泛传播。周邦彦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其独特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当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周邦彦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历任多地知县、州郡长官等职,因此在创作这首词时,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也更为深刻。在他的笔下,描绘出了一个繁华而落寞的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总的来说,《瑞鹤仙·悄郊原带郭》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繁荣而矛盾的时代,作者周邦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