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 其四

标题包含
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 其四
杜陵侔稷契,诸葛陋袁曹。 道在七分易,文过九辩骚。 丘原终古闭,嵩岳极天高。 况复阶庭树,于今有凤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杜陵与稷契比肩,诸葛轻视袁曹。 道德践行变得容易,文章超过了九辩和离骚。 千古荒原终将闭合,嵩岳直通天际。 更何况门庭旁的树木,如今已是凤凰的羽翼。
去完善
释义
1. "杜陵侔稷契":杜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家乡,这里将杜甫与商朝贤人稷和周朝贤人契相提并论,赞美他们的道德和才华。 2. "诸葛陋袁曹":这里的诸葛指诸葛亮,袁曹指袁绍和曹操。这里以诸葛亮之德行才能胜过袁绍和曹操作比,表达出对赵公的敬佩之意。 3. "道在七分易":出自《易经》中的"七日来复",比喻事物的消长变化。这句话寓意着赵公的智慧在于能够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 4. "文过九辩骚":这句指出赵公的文章超过了屈原的《离骚》和《九辩》,表达了对他的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5. "丘原终古闭":丘原指坟墓,"终古闭"意味着永远封闭,意味着赵公的离世令人悲痛。 6. "嵩岳极天高":嵩岳即嵩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附近。这里用嵩山的巍峨象征赵公的崇高地位。 7. "阶庭树":这里指的是杜甫诗《月夜忆舍弟戍边书》中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月",意思是月光照亮了家乡的一切,也喻指赵公的美好品质如明月一般照耀世人。 8. "于今有凤毛":出自成语"麟子凤雏",表示有才之人,此处的"凤毛"比喻像赵公这样优秀的后代。
去完善
赏析
本诗赞美了故人赵公的才情与气节,借古代贤人如杜甫、诸葛亮等比喻他。诗中的“道在七分易”表现出一种谦逊和敬畏,而“文过九辩骚”则表达了对赵公文学才华的高度赞誉。最后两句用“丘原终古闭,嵩岳极天高”的景象来象征赵公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这首诗以一种充满感情而又充满敬意的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 其四》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具体时间未详。在这段时间里,诗人俞德邻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沦陷于金人统治之下,而南方的民生疾苦、朝政腐败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们纷纷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俞德邻作为南宋末年的文人,对时事有着深刻的关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在这首诗中,他以“天下安危皆系之”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又以“人生离合岂非天”的诗句,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有体现,如他在《和仲并〈秋怀〉》一诗中写道:“人间何事堪垂涕,只合横身死报君。”这表明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此外,在南宋末年,由于外患严重,朝廷不得不依赖海上贸易来维持生计。因此,担任舶使的官员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海外贸易事务,还要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位泉州赵公应该是一位出色的舶使,他在任期间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以至于诗人俞德邻为他写下这首挽词,以示敬意和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