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卧旅邸梦入三茅山一道士病一道士鼾睡因作诗纪其概云
梦入三茅叩玉扉,楼台金碧浄朝晖。
岩花涧草高低见,田鹤沙禽下上飞。
道士倚墙方熟睡,至人杜德不言机。
人间天上元非远,非想非非更觉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中进入三茅宫敲响玉门,金碧辉煌的楼阁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洁净。山岩中的花朵和山涧里的野草高低错落,田间的水鸟和沙地的禽类上下翻飞。道士靠在墙上正在沉睡,至人无欲无求不涉机谋。人间与天界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而真正的悟道则需要超越一切执着和非执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茅山:道教名山,位于江苏苏州市西南,以茅盈、茅固、茅衷三位茅氏道人所居而得名。
2. 玉扉:指道家仙境的门扉。
3. 金碧:形容建筑物辉煌华丽。
4. 净朝晖:指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清新景象。
5. 岩花涧草:指山中自然生长的花卉和野草。
6. 田鹤沙禽:田野中的白鹤和水鸟。
7. 至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8. 杜德:即杜口不言,指沉默不语。
9. 非想非非:佛教术语,表示超越一切思维分别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卧旅邸时,梦中进入三茅山的情景。诗中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现了这座道教圣地的美丽与宁静。在诗人的梦境中,三茅山的楼阁亭台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花花草草繁茂生长,田野中的白鹤和沙滩上的飞鸟自由翱翔。然而,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有一位道士却靠墙睡着,没有参与这美好的景象。这使得诗人反思人生的真谛,思考“至人”的境界。最后,诗人感叹人间与天界的距离并不遥远,而在这非想非非之间,更是感觉到了“至人”的无限境界。整首诗充满了道教的神秘色彩,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卧旅邸梦入三茅山一道士病一道士鼾睡因作诗纪其概云》是南宋诗人俞德邻在羁旅生涯中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晚期,正值金国和蒙古帝国对南宋形成强大压力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朽,百姓疾苦,使得文人墨客感叹世事多艰,纷纷寻求内心的慰藉。
诗人俞德邻在当时也面临着人生的诸多困境,他不仅历经宦海沉浮,还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排挤。在这段时期,他离开庙堂之高,踏上了漫漫的羁旅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俞德邻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因此,他在旅途中创作了这首《夜卧旅邸梦入三茅山一道士病一道士鼾睡因作诗纪其概云》,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