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郭元德二首 其二
昔贤多不偶,今我欲如何。
浮世欢娱少,衰年感慨多。
吾伊繙蠹简,欵乃听渔歌。
自笑平生志,低回竟不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许多贤能之士都无法得到赏识,那么现在的我又该如何呢?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而人到晚年则常常感概万千。我独自翻阅着古老的书籍,聆听着渔民们悠然自得地唱着渔歌。回想我这一生所立的志愿,虽然曾经动摇过,但终究没有放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昔贤:指古代的贤人,这里可能指与诗人有相似经历的人。
2. 不偶:运气不好,不顺利。
3. 今我欲如何:询问现在我能做什么。
4. 浮世:短暂而虚幻的人生。
5. 欢娱:欢乐愉悦的时刻。
6. 衰年:老年,这里可能是诗人自指。
7. 感慨:感叹、感慨万千的心情。
8. 吾伊:古人称他人的代词,相当于“人家”。
9. 繙蠹简:翻阅陈旧的书简。繙同“翻”,蠹简即被虫蛀过的书简,比喻老旧的事物。
10. 欵乃:象声词,形容船只划动的声音,有时也指船夫的歌声。
11. 自笑:自我嘲笑。
12. 平生:一生,此生。
13. 低回: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14. 竟:终究,到底。
15. 不磨:不被磨灭,这里指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俞德邻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志向的坚守。“昔贤多不偶”一句,描绘了古代许多贤能之士未能遇到知己和伯乐的现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接下来的“今我欲如何”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迷茫。
在诗的第二联,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浮世,欢乐时光却不多;而岁月流逝,年纪渐老,感慨也愈发浓烈。这里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间的珍视。
第三联中,诗人通过阅读古书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聆听渔夫的歌声,体验自然之美。这种生活方式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自笑平生志,低回竟不磨。”则表达了对自我志向的执着坚守。即使遭遇困厄,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肯妥协。
整体来看,这首《次郭元德二首·其二》抒发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依然坚守志向的信念,展现了诗人宽广的心胸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郭元德二首 其二》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晚期,具体年份难以确定。此时正值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众疾苦之时。
作者俞德邻(生卒年不详),南宋末年的士人,他怀着满腔热忱,关注民生疾苦,希望在官场有所作为。然而,在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下,他的愿望并未实现。在这首诗中,俞德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诗中所述的“郭元德”应为当时的一位官员,可能因为其正直廉洁、为民请命的品质受到俞德邻的敬重。这首诗既是对郭元德的赞美,也是对俞德邻自己未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无奈与遗憾。
总的来说,《次郭元德二首 其二》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晚期动荡的国家局势和黑暗的政治环境,以及作者俞德邻个人在社会现实中的挣扎与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