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别友
语别莫怱怱,情怀彼此同。
山川秋色里,风雨客愁中。
故国俱离黍,劳生共转蓬。
鼓鼙声一概,何处是辽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别匆匆忙忙改变语言风格,我们的情感可以相通。
在这美丽的秋日山川中,我们却在风雨和忧虑之中做客。
故乡的土地上已长满了禾苗,而我们却像被风吹动的蓬草一样四处奔波。
战鼓的声音此起彼伏,却不知辽东在哪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语别:道别,临别时互诉衷肠。
2. 怱怱:匆忙。
3. 情怀:情感,心境。
4. 彼此:互相。
5. 山川:山与水,比喻自然界的风景。
6. 秋色:秋天的景色。
7. 风雨:刮风下雨,指代自然环境的变化。
8. 客愁:因离家在外而产生的忧愁情绪。
9. 故国:故乡,指自己出生的地方。
10. 离黍:别离家乡,远离故土。
11. 劳生:辛苦奔波的人生。
12. 转蓬:随风飘动的蓬草,比喻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
13. 鼓鼙:战鼓,这里借指战争。
14. 一概:一律,全部。
15. 辽东: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区,泛指边疆地区。
去完善
赏析
《客中别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友人别离的感慨。诗中的“语别莫怱怱,情怀彼此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强调离别时的心情和感受都是相似的。接下来“山川秋色里,风雨客愁中”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色,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孤独。
紧接着的“故国俱离黍,劳生共转蓬”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的命运。最后两句“鼓鼙声一概,何处是辽东”则描绘了一幅战争的场景,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中别友》是南宋诗人俞德邻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宋金对抗时期,国家动荡,民生疾苦。在这一背景下,俞德邻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尊严深感忧虑。
当时,俞德邻离开家乡,远赴他乡寻求功名,却屡屡遭遇挫折,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旅途中,他与友人分别,感慨万千,遂写下这首《客中别友》,抒发自己对国家和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他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热忱。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在时代背景下的坚韧与勇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