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祀妻蔡琰
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已经度过了一生中的沧桑岁月,谁能用黄金来赎回我的自由之身?
纵使内心有着深深的哀怨与忧虑,也要明白命运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去完善
释义
《董祀妻蔡琰》是一首描绘古代著名女子蔡文姬命运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每句的注释:
1. 董祀妻蔡琰:即蔡文姬,字文姬,东汉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她的丈夫董祀曾任屯田都尉。这首诗以“董祀妻蔡琰”为题,是为了强调她是董祀的妻子。
2. 此生已分老沙尘:这句是说蔡文姬的命运已经注定,她将老去并埋没于风尘之中。
3. 谁把黄金赎得身:指曹操为救她花了很多钱从南匈奴那里赎回。
4. 十八拍笳休愤切:这句是说尽管蔡文姬经历了许多苦难,但她应该放下愤怒,因为她的命运本就不幸。
5. 须知薄命是佳人:这句是说蔡文姬虽然命运多舛,但她仍然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董祀妻蔡琰》以五言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古代才女蔡文姬的同情与敬仰。首句“此生已分老沙尘”,描绘了蔡文姬晚年的悲凉境况;次句“谁把黄金赎得身”则揭示了蔡文姬在困境中获救的过程。第三句“十八拍笳休愤切”形容蔡文姬的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道出了她的悲痛和愤怒;最后一句“须知薄命是佳人”既是对蔡文姬命运多舛的感叹,也传达出诗人对她美丽才华的赞赏。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董祀妻蔡琰》是元代诗人徐钧创作的五言绝句,以描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才女蔡文姬(蔡琰)为主题。在汉代末年战乱纷扰之际,董祀之妻蔡琰因才华横溢而声名远播,后嫁与董祀为妻。这首诗旨在颂扬蔡琰的贤良淑德、忠贞刚烈和聪明才智。
公元190年,董祀成了曹操手下的官吏。他因与曹操政见不合而获罪于曹操,后因曹操欣赏蔡文姬的才情,特赦董祀死罪。之后蔡文姬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相对较低,但蔡文姬却能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尊重并名垂青史。此诗的写作背景是以董祀之妻蔡琰身处乱世,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坚贞不屈的品质为核心,体现了对这位伟大女性的崇高敬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