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雷潭寺韩文公祠
使君令尹各能文,政亦及民俱好春。
考废祠贤端有以,后人当复嗣前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领导们个个都有文化,政策和人民共享春光。
考察废弃的祠堂足以表明,后代应该继续继承前人的事业。
去完善
释义
《谒雷潭寺韩文公祠》赵蕃
1. 使君:指汉代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此处泛指地方官员。
2.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3. 文:文章或文学作品。
4. 政亦及民:政治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5. 俱好春:共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6. 考废祠贤:考察废弃的庙宇,尊重贤能之人。
7. 端有以:应当有正当的理由。
8. 后人当复嗣前尘:后代人应该继承前人的事业。
去完善
赏析
《谒雷潭寺韩文公祠》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诗中通过对雷潭寺韩文公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和对后世子孙继承前人遗志的期许。
首句“使君令尹各能文”,称赞了雷潭寺韩文公祠的主人——韩愈(字退之)的文学成就。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的散文和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使君”和“令尹”都是古代官职的称谓,这里用来指代韩愈,强调了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卓越才能。
次句“政亦及民俱好春”,表达了韩愈在政治上的作为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这句话的意思是,韩愈的政治措施不仅惠及百姓,还使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里用“好春”来形容政治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第三句“考废祠贤端有以”,是对韩愈历史地位的评价。“考”是指考查、考察,“废祠”是指废弃的祠堂,这里指雷潭寺韩文公祠。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韩愈的祠堂已经废弃,但他的贤能事迹仍然被人们传颂。这说明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深远,人们对他的事迹仍然铭记在心。
最后一句“后人当复嗣前尘”,是对后世子孙的期望。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后代的人们能够继承前人的遗志,继续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这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谒雷潭寺韩文公祠》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创作于宋朝(960-1279年)时期。
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变动。皇帝昏庸无能,官僚腐败,内外矛盾尖锐,战争频繁。文人墨客纷纷通过诗文来抒发内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振兴的期盼。
赵蕃作为宋代文人,他曾一度科举落第,但他并不气馁,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他的诗才横溢,诗歌情感深沉,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国天下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以敬仰的心情,去拜谒唐朝文学家韩愈在雷潭寺的祠庙,并表达了对韩愈忠诚事国、正直敢言的品质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