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雪庵瑾禅师还山

标题包含
送雪庵瑾禅师还山
五马逢迎甚阔疎,满朝问讯近何如。 诸公极有迟留意,一日连收竟别书。 佛法盛衰千劫后,人生老壮百年余。 向来游旧今亡恙,愿得斯人尚起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匹骏马交织前行,相去甚远,朝中同僚们相互问候近况如何。诸位同仁仍然十分关心彼此,有一天连续收到了多封来信。佛法兴衰历经千年轮回,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的青春年华。过去的朋友如今身体安好,希望那些朋友们还和我一样精神矍铄。
去完善
释义
《送雪庵瑾禅师还山》是宋代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词句注释: 1. 五马:五马,古代称太守或州牧的座车为“五马”,因此这里指代地方官员。 2. 阔疎:疏阔,关系疏远,交往不频繁。 3. 问讯:询问消息。 4. 极有:表示十分肯定或赞同。 5. 迟留:延迟离去,这里指久留。 6. 一日:表示短时间内。 7. 连收:连续收到。 8. 竟别书:竟然写了告别信。 9. 千劫:佛教用语,形容时间长。 10. 老壮:年纪大和身体健壮。 11. 亡恙:没有疾病,这里是说身体安好。 12. 斯人:这个人,这里指瑾禅师。 13. 起予:引起我的思考。
去完善
赏析
《送雪庵瑾禅师还山》是南宋诗人陈傅良为送别雪庵瑾禅师归隐山林而作的一首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首联描绘了五马相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禅师之间深厚的友情。“五马”是指五位官员,这里借指朝廷上的权贵。“阔疎”表示不拘小节、坦然自若的态度,体现出诗人与禅师之间的真挚友谊。 颔联通过描述满朝官员向禅师询问近况的细节,表现了禅师在朝廷中的声望和影响。“迟留意”表明人们对禅师的关注和期待。“连收竟别书”则揭示了禅师即将离开朝廷、返归山林的事实。 颈联通过对佛法兴衰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千劫后”寓意经历了漫长岁月,佛法依然流传世间,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的生活和心境也会发生变化。 尾联表达诗人希望与禅师保持联系、共同探讨人生的愿望。“游旧”指曾经的交情,“亡恙”意味着没有改变。“起予”源于《诗经·邶风·丘中有麻》:“起予者商”,意为启发我思考的人,诗人借此表达对禅师的敬意和钦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雪庵瑾禅师还山》是宋代诗人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宋朝,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但同时也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期,金、蒙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使得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傅良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一方面他关注国家安危,忧国忧民;另一方面,他也关心个人命运,追求内心宁静。在这种背景下,他与雪庵瑾禅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雪庵瑾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品德高尚,修行高深,使陈傅良深感敬仰。在与禅师的交往过程中,陈傅良从禅师那里学到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内心的信仰。 在禅师即将离开寺庙,回到山中的日子,陈傅良写下了这首《送雪庵瑾禅师还山》来表达自己对禅师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描绘了禅师超凡脱俗的形象,赞美了他的崇高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禅师离别的感慨和对禅宗哲学的领悟。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陈傅良在动荡时期的感悟和人生态度,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