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陈元常醉眠庵

标题包含
陈元常醉眠庵
渊明喜闲放,自号葛天民。 我眠君且去,人谓此语真。 无机物莫猜,鸥鸟犹狎驯。 欲眠何遣客,一念已生尘。 岂如庞德公,相对忘主宾。 陈生性嗜酒,大白举浮身。 众中时酣卧,常贮满腹春。 澒洞更何物,知容几辈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陶渊明热爱闲适的生活,自称葛天民。 你离开,我睡觉,人们认为这是真实的话。 没有心机的事物不要猜测,海鸥仍然亲切和驯。 想要休息怎么能让客人离开呢,一个念头已经生出尘埃。 怎么能像庞德公那样,相互之间忘记了主人和宾客的存在。 陈抟天生喜欢喝酒,举起大杯子让人生出浮动的感觉。 在人群中经常睡着,常常让人感到满腹春风。 汹涌而来的还有什么事物呢?能容纳多少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渊明:这里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2. 葛天民: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这里以“葛天民”代指陶渊明。 3. 无机:没有心机。 4. 鸥鸟:海鸟的一种,常与人类亲近。 5. 狎驯:亲密而无拘无束。 6. 遣客:送走客人。 7. 一念:心中所想。 8. 生尘:生出烦恼。 9. 庞德公:三国时期名士,隐居襄阳鹿门山,不与世务相接。 10. 大白:指大酒杯。 11. 浮身:浮沉于世。 12. 满腹春:形容酒意正浓。 13. 澒洞:原意为混沌不清,此处形容人声嘈杂。 14. 容:容纳。 15. 几辈:几个人。
去完善
赏析
《陈元常醉眠庵》是唐代诗人李复所创作的诗词作品。本诗以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为参照,描绘了陈元常嗜酒的豪爽性格。诗人通过对陈元常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接下来,我将对此诗进行细致的赏析。 首联“渊明喜闲放,自号葛天民”,诗人以陶渊明为例,描述了他的热爱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陶渊明因留恋田园生活而辞官归隐,并自号“葛天民”,意味着他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紧密相连。在这里,诗人用陶渊明的形象作为陈元常的参照,暗示了陈元常也同样具有隐逸气质和生活态度。 颔联“我眠君且去,人谓此语真”,诗人通过描绘陈元常醉酒后的状态,展示了他的豪放个性和不拘小节的性格。陈元常在醉酒之后,仍然保持着洒脱、自然的心态,这种形象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更加真实。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陈元常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颈联“无机物莫猜,鸥鸟犹狎驯”,诗人通过对陈元常所处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超脱境界。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以鸥鸟作为象征,表达了陈元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人还暗示了陈元常在面对世事纷扰时的淡定心态,体现了他面对生活的豁达胸怀。 尾联“欲眠何遣客,一念已生尘”,诗人通过对陈元常的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以陈元常的嗜酒行为为例,传达了他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同时,诗人还揭示了陈元常在生活中保持纯净内心的境界,表明他对人生真谛的独特领悟。 综上所述,《陈元常醉眠庵》这首诗歌通过对陈元常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的豪放个性、超脱境界和独特的人生观。诗人通过对陈元常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他的审美观念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这首诗歌在展现人物个性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陈元常醉眠庵》,是唐朝诗人李复的作品。诗中的“陈元常”为作者的一位朋友,而“醉眠庵”则是他们经常聚会的地方。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的鼎盛时期,即贞观至开元年间(627-741年),这个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时期,李复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而是一直在地方任职,因此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己才能未被赏识的无奈和对官场腐化的不满。在这首诗中,李复通过描绘陈元常醉酒后的形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