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夔州众官
半年渔浦巴城守,两任云台太华宫。
岂欲背时聊免俗,但能省事略成风。
玉泉古刹须留客,峡水安流好向东。
祖帐联翩催棹急,临溪洒泪落丹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渔浦巴城负责半年的守卫工作,同时在云台太华宫任职两任。
这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只是希望简化事务,养成良好的风气。
在玉泉古刹逗留片刻,欣赏峡水的平静与东流。
人们欢送的场景犹如诗画,催促船夫加快前行,而自己在溪流边挥洒热泪,看着红枫落下。
去完善
释义
1. 夔州:今重庆奉节县一带,古代地理区域名。
2. 渔浦:指奉节附近的长江支流,因为渔业发达而得名。
3. 巴城:指重庆一带的古巴国地域,此处泛指夔州地区。
4. 云台:即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 太华宫:道教宫观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陕西华阴县的太华山所在的太华宫。
6. 玉泉古刹:具体指哪一座寺庙无法确定,但玉泉可能是指某个泉眼或溪流。
7. 峡水:指长江三峡一带的江水。
8. 祖帐:古人出行时设于路旁供人饯别的帐幕。
9. 联翩:连续不断的样子。
10. 棹:船桨,借指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复在告别夔州众官时的感慨之作。首联写他在夔州的半年时间担任要职,表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颔联表达出他并非刻意逃避世俗,而是希望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颈联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留恋之情。尾联通过形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伤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夔州众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复的作品。根据历史记载,李复出生于唐朝天宝年间,他的一生主要活跃在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在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国家正处于战后的恢复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在这个特殊时期,李复作为朝廷官员被派遣到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担任地方官职。他在任期内,积极为百姓谋福祉,努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在与夔州众官共事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李复最终被调任回京。在他离开夔州之际,当地的官员和百姓纷纷前来为他送行。面对此情此景,李复感慨万分,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离别诗——《别夔州众官》。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夔州众官的依依惜别之情,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