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至郑州

标题包含
初至郑州
二年青海困征鞍,归望天威咫尺间。 雨露忽颁西辅印,鸳鸾阻缀紫宸班。 往来扰扰无虚日,应接纷纷祗强颜。 吏责无穷人事拙,梦魂时到旧家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两年的时光在青海被困于马背上度过,遥望皇恩如咫尺之间。突然间接到了从西边颁发来的辅佐之印,但却因忙碌而无法加入朝廷的队伍。每天来来往往、纷纷扰扰,只能勉强应对。作为一名官员,责任重大而自身能力不足,只能在梦中回到那遥远的故乡。
去完善
释义
1. 青海:即指青海湖,位于中国西部,是李复在边疆的屯兵之地。 2. 天威:此处指皇帝的威严。 3. 西辅印:此处的“西辅”指的是唐朝时的西部地区,包括今甘肃、青海等地;而“印”在这里指官印,意指李复被任命为该地区的地方官员。 4. 鸳鸾:此处借指朝臣们。 5. 紫宸班:紫宸殿是唐代皇宫的正殿,这里代指朝廷。 6. 祗:同“只”,仅仅。 7. 吏责:对下级官员的要求与责任。 8. 人事:此处指的是日常政务。 9. 旧家山:指诗人故乡所在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复在被任命为郑州刺史时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离家远行的离愁别绪和任职新地的紧张心情。首联“二年青海困征鞍,归望天威咫尺间”,诗人以“困征鞍”形容自己在青海两年的军旅生活,表达了对家乡和朝廷的思念之情。颔联“雨露忽颁西辅印,鸳鸾阻缀紫宸班”,诗人用“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泽,“鸳鸾”指朝廷官员,表达了诗人突然被任命为郑州刺史的喜悦和对朝政的关切。颈联“往来扰扰无虚日,应接纷纷祗强颜”,描绘了诗人繁忙的公务生活,表现了诗人勉为其难、强颜欢笑的心情。尾联“吏责无穷人事拙,梦魂时到旧家山”,诗人感慨于繁重的职责和自身的才疏学浅,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山山水水。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任职新地的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至郑州》是北宋诗人李复所作的一首描绘其初入仕途、寓居郑州时的心情和感受的诗作。这首诗歌的完成时间是公元975年左右,大致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李复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从一名书生成为了朝廷官员,从纯粹的学术研究转向了实际的政务管理。他怀着对未知官场的敬畏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个时代是动荡不安的,战乱频繁,社会矛盾尖锐。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们不断地进行战争和政治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复作为一个初入官场的文人,一方面感受到了国家治理的艰难和责任,另一方面也对自己未来在官场上的发展充满了担忧。这种复杂的心态在《初至郑州》一诗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