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
有客持巨鱼,造门前自陈。
敢致子产馈,可待姜侯宾。
野人不知薄,但媿心美芹。
横盘五尺余,飞光生目轮。
高鬣丹砂尾,长须黄金鳞。
倔强忽起立,意气如有神。
口颊虽噞喁,哀诉何能伸。
嗟哉自潜泳,胡遘网罟屯。
使居江湖间,藏器养其身。
得时感灵变,呼吸乘风云。
奋迅弥宇宙,洗涤万物新。
胡忍事一饭,遽使刀俎亲。
无罪就死地,恻然伤吾仁。
解之谢来客,放尔归通津。
不期明珠报,相忘乃吾真。
此去戒前祸,芳饵为祸因。
送尔吾自往,世有郑校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个客人拎着一条大鱼,送到我的门前并自己介绍起来:“我这是送给子产的礼物,可以款待姜侯的宾客。”
我这个乡巴佬并不知道这礼物轻了还是重了,只是觉得心意很美好。这条鱼五尺多长,身体光芒闪耀,让人眼前一亮。它长着红红的鬣毛和丹砂般的尾巴,金色的鱼鳞闪闪发光。它突然变得强大而神气,即使嘴巴在一张一合,也无法表达出它的哀伤。
唉,它本来在深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怎么会落入网罟之中呢?如果它在江河湖海里生活,能够好好修养,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便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在天地之间任意驰骋,洗刷万物的污浊。
怎么能忍受让这样的一条大鱼仅仅成为盘中餐呢?立刻让它被砧板和刀俎宰割。它本来是无辜的,却要遭受死亡之苦,这让我非常痛心。所以我解救了它,谢绝了来客的好意,把它放了回到水里。
我没有期待它会回报我一颗珍珠,因为彼此遗忘才是我们之间真正的友谊。希望它今后不再遭逢这样的祸患,要知道美食也是祸患的根源。我会亲自把它送回江流中,愿它一路顺风,世上有许多像郑校人那样的人啊!
去完善
释义
1. 持:携带;带
2. 造门:到门;上门
3. 自陈:自我陈述,自我介绍
4. 子产:即公孙侨,字子产,中国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仪氏第六代孙,曾任郑国执政,并移释盗狱,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
5. 可待:可以期待
6. 姜侯:指姜子牙,曾封为齐王,后被尊为周代太师。
7. 野人:乡野之人,农夫;古时也指居于田野之人,与朝市之人相对。
8. 薄:这里是菲薄的意恩,微薄,简陋
9. 美芹:把芹菜当好东西。指自己微薄的赠物或自己的微小帮助
10. 横盘:这里指鱼的形状,鱼体横卧的样子
11. 五尺:大约1.5米
12. 飞光生目轮:目轮,眼球周围的白睛。这句话是说鱼的眼睛在光线照耀下熠熠生辉。
13. 高鬣:鬣毛,鱼体上的鳍。这句话形象描绘了鱼的体型特征。
14. 丹砂尾:尾巴的颜色像朱砂一样红艳
15. 长须:长长的胡须,这里指的是鱼的长触须
16. 黄金鳞:鱼鳞在阳光下闪金光
17. 倔强:顽固,不屈不挠
18. 忽然起立:突然站立起来
19. 意气:意志和气概
20. 如有神:好像有神力相助
21. 口颊:口腔;嘴巴
22. 噞喁:鱼张口吸气的声音
23. 哀诉:悲哀的诉说
24. 胡遘:怎么遇到
25. 网罟:渔网
26. 使居:让居住
27. 江湖:江河湖泊,鱼类生活的水域
28. 藏器:收藏武器,这里指鱼隐藏在江河湖泊中
29. 修养:培养,锻炼
30. 得时:得到适当的时机
31. 感应:交感反应;感受影响
32. 变化:改变;变革
33. 呼吸:吸气;吐气
34. 乘风云:乘风驾云,形容逍遥自在
35. 奋迅:迅速前进;奋起直追
36. 弥宇宙:充满整个宇宙
37. 洗涤:清洗;冲洗
38. 万物新:万物更新,生机勃勃
39. 胡忍:怎么能忍受
40. 一饭:一顿饭的功夫,这里指宰杀的时间很短
41. 遽使:立刻使用
42. 刀俎:刀和砧板,这里指宰杀工具
43. 无罪:没有过错
44. 死地:死亡的地方,这里指砧板
45. 恻然:悲伤,同情
46. 仁:仁爱之心
47. 解之:解开捆绑的鱼
48. 谢来客:感谢来客
49. 放尔:放了你
50. 归通津:回到通畅的水道
51. 不期:没想到
52. 明珠报:用珍珠回报,这里表示没有想到会有回报
53. 相忘:相互忘记
54. 吾真:我真实的内心
55. 此去:从这里离去
56. 戒前祸:警惕之前的灾祸
57. 芳饵:香气四溢的饵料,这里指钓鱼的诱饵
58. 为祸因:成为招致祸患的原因
59. 送尔:送你离开
60. 自往:亲自前往
61. 世有郑校人:郑校人,历史上著名的捕鲸人,他使用的捕鱼方法,就是用大鱼做诱饵,吸引其他鱼前来,然后一网打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有很多像郑校人这样的捕鲸人。
去完善
赏析
《放鱼》是唐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描绘鱼类命运的咏物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一条被捕获的大鱼的描述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这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首先,诗人以客人的身份引入了主题,描述了客人拿着大鱼来到他家门口的场景。诗人用“子产馈”和“姜侯宾”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客人礼物的尊重和期待。接着,诗人通过对大鱼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其美丽的外形和高贵的气质。他用“五尺余”、“飞光生目轮”、“高鬣丹砂尾”、“长须黄金鳞”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大鱼的雄姿。
然而,尽管大鱼具有美丽的形态和尊贵的气质,但它仍然无法逃脱被捕获的命运。诗人通过“倔强忽起立”、“口颊虽噞喁”等词语,表达了大鱼在被捕后的挣扎和哀诉。诗人对此深感同情,并对其被捕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嗟哉自潜泳,胡遘网罟屯。”他认为,如果鱼儿生活在江河湖海之中,就不会遭到这样的厄运。因此,诗人决定释放这条大鱼,让它回归自然。
在诗的最后,诗人通过“不期明珠报”、“相忘乃吾真”等词语,表达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心。他希望鱼儿能够吸取这次的教训,远离人类设置的陷阱。同时,他也告诫人们要尊重生命,不要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滥杀无辜。总的来说,《放鱼》这首诗通过对大鱼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展示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和深厚的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放鱼》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复之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放鱼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下面是我为这首诗创作背景:
在唐朝盛世,国泰民安,人民生活相对安定。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时常外出游玩、写诗作画,丰富自己的生活。李复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
在这首诗创作的年代,李复正处在一个事业上升期。他曾在朝为官,但因不满朝廷的腐败风气,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和人生哲理。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充满欢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官僚腐败逐渐滋生。许多正直的文人志士纷纷离开官场,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民间教育。李复也是其中之一,他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切。
在此时此刻,李复来到江边放生一筐鱼。他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心生感慨。他联想到自己在官场的挣扎和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放鱼》。通过这首诗,他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