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汾守郑大夫
郑公赋政鬓如丝,符竹新分晋水湄。
招客远郊常置驿,论文古训旧笺诗。
汉庭行曳尚书履,泾谷曾刊隠士碑。
今日湖亭共游泛,追怀子美昔同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郑先生年纪已大,但仍然坚守职责治理政务。他负责的地方是新划分出来的,靠近美丽的晋水之滨。他在远郊招待客人时经常安排驿站,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就古代的诗句进行讨论和研究。他曾穿着朝服在汉庭行走,也在泾谷的地方树立过隐士的纪念碑。今天我们一起在湖边的亭子里游玩,追忆与杜甫曾经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郑公:指郑大夫,此处的“公”是尊称。
2. 赋政:实施政治、政务。
3. 鬓如丝:形容头发白得像丝线一样。这里暗示了郑大夫年纪已高。
4. 符竹:古代官员的符节,这里借指郑大夫的职位。
5. 新分:新近被任命。
6. 晋水:指山西省境内的汾河。
7. 湄:水边。
8. 招客:邀请客人。
9. 远郊:远离城市的地方。
10. 置驿:设立驿站。
11. 论文:谈论文章、诗歌等。
12. 古训:古代的教导。
13. 旧笺诗:过去的诗篇。
14. 汉庭:汉代的朝廷。
15. 行曳:行动缓慢的样子。
16. 尚书履:尚书的官服。
17. 泾谷:陕西省泾阳县境内的泾河河谷地带。
18. 刊:雕刻。
19. 隠士碑:为隐士所立的纪念碑。
20. 今日:指与作者会面的日子。
21. 湖亭:湖边的小亭子。
22. 游泛:游玩。
23. 追怀:回忆、缅怀。
24. 子美:杜甫的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郑大夫的诗歌。首先通过描绘郑大夫的头发和任职的地方,展示了他工作的勤奋和努力。接着描述了郑大夫在闲暇之余邀请朋友们谈论诗歌和古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然后指出郑大夫曾经受到朝廷的重视,他的名声遍布各地。最后将他与杜甫相比,表达了对郑大夫的高度赞誉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形象生动,展现了李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汾守郑大夫》是唐代诗人李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复的个人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贬谪。然而,他在贬谪期间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在诗歌中,他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朝廷的不满和无奈。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唐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不断。在这种背景下,李复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以诗歌为武器,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成为了唐朝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