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
邹人羞比管夷吾,可复中原尽羯胡。
郊垒连云困衣食,纵高练布得充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邹县人不愿意与管仲相比,希望可以恢复中原,驱逐所有少数民族。他们被包围在广袤的领地,连基本的饮食都困难,但即使是最高明的将领也无法保证供应充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邹:古国名,在今中国山东省邹城市一带。这里借指作者所在的地区。
2. 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里是作者自比,表示自己有才干却无人赏识。
3. 可复:可以恢复。这里是指能够重新收复中原失地。
4. 中原:指黄河流域一带,这里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5. 羯胡: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泛指当时的敌人。
6. 郊垒:城外的防御工事。这里指被围困的地方。
7. 练布:一种白色的布匹,这里代指纺织品。
8. 纵高:即使价格再高。
9. 得充无:得到满足,没有空缺。
去完善
赏析
《王导》这首诗歌颂了古人王导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首句“邹人羞比管夷吾”中,诗人以管夷吾作为对比,突显了王导的英勇与才智。紧接着的“可复中原尽羯胡”表达了诗人对于王导能够恢复中原、驱逐羯胡的信心。
接下来的“郊垒连云困衣食,纵高练布得充无”则描述了战乱时期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对王导率领军队反击敌人的期待。诗句中将人们的衣食困境与王导用兵如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深谋远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导》一诗是唐朝诗人李复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之后。
这一时期,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被迫西幸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战乱使得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而在这时,王导作为一介文臣,毅然投身军旅,为平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
李复在此诗中对王导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他认为王导在国家危难之际,舍弃了文人的安逸生活,投入到战斗之中,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李复自己也在安史之乱期间积极参与抗战,因此他对于王导的行为有着深深的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