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兴德寺
东峰霁月出,林丛寒露明。
夜久风渐息,深院无人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边的山峰上,月亮从云层中露出,林间弥漫着晶莹的露水。夜深了,风渐渐平息下来,深深的院子里没有人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东峰:指代东边的山峰。
霁月:雨后天晴的月亮。
林丛:树林深处。
寒露:秋天的露水。
夜久:夜深的时候。
风渐息:风逐渐平息。
深院:幽深的院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东峰霁月出,林丛寒露明”,描述了在东方山峰上出现的明亮月光,以及树林中凝结的露珠。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清晨的宁静和清新。接下来的两句“夜久风渐息,深院无人声”,则进一步展现了夜晚寂静的氛围,风声逐渐平息,寺院深处没有人的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更加静谧。通过这四句诗,诗人巧妙地传达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寂静环境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兴德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复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创作的。在这首诗中,李复描绘了自己在兴德寺过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恬静心境。
在唐朝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他们通过游历名山大川,参禅礼佛,以求心灵的解脱。李复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文人,也不例外。
在天宝年间,李复曾多次出游江南,游览了众多名胜古迹,其中包括兴德寺。在兴德寺过夜时,他感受到了寺庙的宁静氛围,想起了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人生的无常。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宿兴德寺》,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