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秦金部
少年书卷是生涯,白屋清朝自起家。
数上封章思有补,一生悃愊静无华。
初瞻玉节星轺下,俄见铭旌粉篆斜。
天理冥冥谁可度,但伤零落掩淮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少年时期常常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即使简朴的生活也能感到快乐满足。
多次向朝廷献上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对国家和人民有所帮助,一生正直无私、静心守己,毫无华丽。
初次看到被任命为地方官时,他深感责任重大,期望能有所作为。不久之后,却看到他的家人为他悲痛欲绝,他们抬着写的铭文的白旗,悲伤地悼念他。
然而世事无常,谁能参透其中的道理呢?只令人伤心不已,如同落叶凋零在淮水河畔,最终成为历史的尘埃。
去完善
释义
1. 秦金部:即秦国(今陕西省一带)的财政部官员。
2. 白屋:指用白茅覆盖的房子,代指贫苦人家。
3. 清朝:清晨。
4. 封章:向皇帝呈送的意见书。
5. 思有补: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
6. 悃愊:诚实正直。
7. 玉节:古代使者的符节,象征权力。
8. 星轺:星空照耀的车子,此处指使者乘坐的车辆。
9. 铭旌:墓前的旗幡,用于记载死者的姓名。
10. 粉篆:墓碑上的碑文。
11. 天理:自然法则。
12. 冥冥:深邃莫测。
13. 度:揣测,衡量。
14. 零落:凋谢,衰落。
15. 掩淮沙:指被埋没在淮河流域的黄沙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哀秦金部”为题,悼念的是一位年轻的官员,这位官员年轻时期就才华横溢,他一生公正无私、清白自守,曾在政坛上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的一生过早地结束,他的才华和功绩也因此而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首联“少年书卷是生涯,白屋清朝自起家”描述了诗人所哀悼的这位官员年轻时热爱读书,勤奋刻苦,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理想和抱负。其中“白屋清朝”指的是清贫的环境,展现出其人的品质高尚。
颔联“数上封章思有补,一生悃愊静无华”则描绘出他在政治生活中积极上进的态度,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改变,然而却一生清贫、质朴无华。其中“悃愊”指的是诚实恳切,表现出诗人对他品格的高度赞赏。
颈联“初瞻玉节星轺下,俄见铭旌粉篆斜”抒发了诗人对于他的突然离世的悲痛之情,诗人回忆起初次见到这位官员时的情景,以及之后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心中无比震惊和悲痛。其中“玉节星轺”形容他的地位高贵,而“铭旌粉篆”则是为他悼念的标志。
尾联“天理冥冥谁可度,但伤零落掩淮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在这位官员身上,诗人看到了正直、勤奋和高尚的品质,然而这些都无法抵挡住命运的安排。最后诗人只能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无奈,希望这位官员的灵魂能够安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哀秦金部》是南宋诗人李复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政权建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李复的人生际遇也相当坎坷。他早年曾担任过秦金部的官员,后因战乱失去了职位,生活陷入困境。然而,尽管身处逆境,李复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以自己的才华和热忱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战乱的忧虑。
在李复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南宋内部政治腐朽,官僚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复创作了《哀秦金部》一诗,以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