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苍舒喜雨
元祐丁卯春,旱日透地赤。
三农失岁事,嗷嗷嗟艰食。
宸心动恻怛,祠祷驰星驿。
张图绘玄龟,探穴求苍蜴。
荒潭几挈瓶,方坛徒舞觋。
神龙忽应求,飞洒自前夕。
荡涤六合清,万物湔蒸疫。
阴阳有沴气,备御须多术。
圣人不罪岁,能助天地力。
风流仍叔诗,宣王中兴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元祐丁卯年春季,太阳火辣天气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农民们陷入了困境,到处可以听到他们的哀嚎。皇帝深感同情,派出使者前往各地祈祷祭祀,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顾。
画图中描绘出寻找灵龟和玄蜴的过程,他们寻寻觅觅,最终在荒潭边找到了神龙。一场及时的大雨从昨天夜里开始降落,洗涤了大地,洗去了疫气和霉气,万物重获生机。
阴阳之间的和谐被打破,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恢复平衡。而圣明的君主不会责怪岁月的无常,而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天地间的众生。这种风范如同周宣王在危难中的崛起,留下了光辉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元祐":北宋年号,公元1086年至1093年,此指代当时的皇帝宋哲宗。
2. "丁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丁卯”,对应的是公元的1087年。
3. "旱日透地赤":形容干旱严重,地面都被晒得红透了。
4.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5. "失岁事":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收成不好。
6. "嗟":感叹词,表示叹息。
7. "艰食":艰难地获取食物。
8. "宸心":皇帝的心意。
9. "恻怛":悲伤、痛苦的心情。
10. "祠祷":祈求神灵庇佑的仪式。
11. "星驿":用马匹传递信息的地方驿站,此比喻信息传递迅速。
12. "张图":张贴图像以表示祭神仪式。
13. "玄龟":黑色的乌龟,古人认为是水神的象征。
14. "探穴":挖掘洞穴。
15. "苍蜴":一种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蜥蜴,古人认为它是水神的使者。
16. "荒潭":荒芜的水潭,此处可能指的是神龙居住的地方。
17. "挈瓶":提拿瓶子,此处可能指为神龙献祭。
18. "方坛":祭祀用的方形高台。
19. "舞觋":跳祭神舞蹈的巫师。
20. "忽应求":突然响应人们的祈求。
21. "飞洒":指降雨。
22. "荡涤":冲洗、清除。
23. "六合":指整个宇宙或世界。
24. "湔":洗濯。
25. "蒸疫":闷热疫病的意思。
26. "阴阳":古人对自然界两种基本力量的称呼,分别代表阴柔与阳刚。
27. "沴气":因阴阳失调而产生的灾害之气。
28. "备御":做好防备。
29. "多术":多种方法、策略。
30. "不罪岁":不把灾难归咎于一年,意指相信人的力量可以改善自然现象。
31. "风流仍叔诗":赞美李复诗歌的风韵犹存。
32. "宣王中兴日":周宣王中兴时期的日子,此处用来赞美李复此时有周宣王一样的才能治理国家。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因久旱不雨而导致的农业危机以及国家为此付出的努力。诗人通过对皇帝的描绘,展示了君王对民生关切的情怀以及对神的虔诚祈求。诗歌在描述了皇帝用各种方法祈祷降雨之后,以“神龙忽应求,飞洒自前夕”的欣喜表达出天降甘霖的喜悦。这首诗语言生动,情感强烈,充满了对自然现象、民生问题及国家治理的深度关切。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暗示了在上天之力之外,人类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也是解决困境的关键所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石苍舒喜雨》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也就是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在艺术上追求个性解放,在政治上关心民生疾苦,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貌。
李复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担任县令、秘书省校书郎等官职,后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百姓的困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对时政产生了强烈的关切。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科技、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官僚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百姓生活困苦。这种社会现象对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