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碧
翠碧曳长啼,翩然上庭树。
花枝摇未定,惊顾却飞去。
岂不爱芳阴,自怜好毛羽。
苦为艳粧求,刻镂点金素。
五陵游侠儿,挟弹驰长路。
华狨毛垂金,丰豹文濯雾。
怀珠蚌必剖,戴角犀多忤。
志士无怀璧,怀璧出逢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鸟在长长的枝条上啼鸣,轻盈地飞上了庭院里的树上。
花瓣还未完全摇落,翠鸟被吓到了,立刻飞走了。
它并不是不喜欢阴凉的环境,而是对美丽的羽毛十分珍爱。
然而由于过分追求华丽的装饰,它的金色羽毛被描摹得犹如雕刻般的精致。
那些来自五陵的游侠少年们,一边放箭一边奔驰在大路上。
他们的华丽衣饰如同华美的猴子毛上垂下的金线,或者斑斓豹纹上的薄雾。
有宝珠的蚌必定要被剖开,戴角的犀牛总是招致矛盾。
因此,有志之士不应心怀宝藏,否则必然会引发愤怒。
去完善
释义
1. 翠碧:绿色的翡翠鸟。
2. 五陵:古代五大名陵。这里泛指富贵人家聚集的地方。
3. 华狨:华丽的狨猴。
4. 丰豹:丰满的花豹。
5. 怀珠蚌必剖:含珍珠的蚌壳必定被剖开。
去完善
赏析
《翠碧》是唐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这首诗以翠鸟为主体,通过对翠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诗中也对那些贪婪、残忍的行为进行了批判。
首联“翠碧曳长啼,翩然上庭树”,描述了翠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展示出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自由和欢乐。诗人用“翠碧”一词来形容翠鸟,既形象又生动,使人仿佛能看到翠鸟那翠绿的颜色和优美的身姿。
颔联“花枝摇未定,惊顾却飞去”,描绘了翠鸟在花枝间飞翔的场景。诗人通过“花枝摇未定”来表现翠鸟轻盈的体态和飞行速度之快,同时也传达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而“惊顾却飞去”则表现了翠鸟机警的性格,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颈联“岂不爱芳阴,自怜好毛羽”,表达了诗人对翠鸟的关爱之情。他认为翠鸟喜欢栖息在花树之下,是因为它们热爱美好的环境,同时也对自己的美丽羽毛感到自豪。这两句诗将翠鸟的生活习性与其审美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对翠鸟生活的深刻理解。
尾联“苦为艳粧求,刻镂点金素”,揭示了人类对翠鸟的贪婪和残忍。诗人认为翠鸟之所以遭受捕猎,是因为它们的羽毛美丽,因此成为人们追求的装饰品。诗人用“刻镂点金素”来形容翠鸟羽毛被加工成饰品的过程,表现出对人类贪婪行为的愤怒和谴责。
总的来说,《翠碧》这首诗通过对翠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诗中也对那些贪婪、残忍的行为进行了批判,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碧》是唐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据其内容可知,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朝中期(公元750年左右)。此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诗歌的创作时期,李复正值壮年,他经历过唐朝盛世的繁华,也目睹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这首诗中,他以翠碧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同时,唐朝中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著名文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作品对李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