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后峡寨北山
薄落山前菊未开,鬰孤水畔独登台。
明朝匹马冲霜去,直到鸣沙北始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薄落山前的菊花还未开放,忧郁的孤独者在河畔独自登上高台。明天我将骑马踏霜而去,一直走到鸣沙的北边再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薄落山:即如今的六盘山,位于今甘肃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
2. 菊未开:指菊花尚未开放的季节,这里是秋天。
3. 鬰孤水:在今甘肃省平凉市附近,是泾河支流之一。
4. 马:古代的交通工具,这里指代骑马前往。
5. 冲霜:形容在寒冷的天气中行进。
6. 鸣沙:此处指沙漠地区,大约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后峡寨北山的所见所思。首句“薄落山前菊未开”以秋天的景物为背景,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的轮回。第二句“欝孤水畔独登台”则突出了诗人独立于众人之外,面对流水、高山而深思的形象。第三句“明朝匹马冲霜去”,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与勇气,无论是多么艰辛的道路,都将独自前行。最后一句“直到鸣沙北始回”意味着诗人在寻找自我与真理的道路上永不停息的追求。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又寓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后峡寨北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所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5年,正值南宋初期。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社会动荡不安。
李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抗金义军,立志报国。然而,当时的朝廷偏安江南,对北方的失地并无收复之意,这使得李复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朝廷的不满。
在《登后峡寨北山》一诗中,李复通过描绘自己登临北山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感叹时光荏苒,世事沧桑,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为国家尽忠。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