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粮宿盐州东
怒风吹雪急鞭马,匪兕匪虎率旷野。
护粮将军夜不来,敦然独宿在车下。
夏人骄狃敢予侮,王师问罪在一举。
半岁力尽竟无功,哀哀生人命如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狂风呼啸,白雪飘飞,挥舞着马鞭疾速赶路。在这片辽阔的原野上,我们并非犀牛和猛虎那样的猛兽。负责保护粮草的将军夜晚未来,只好独自躺在车下忍受寒冷。而敌人却傲慢无理地欺侮我们,朝廷的大军正准备一次性惩罚他们。经过了半年的努力,竟然毫无成效,真是让人悲哀啊,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战场上如同尘土一般脆弱不堪。
去完善
释义
1. 督粮宿盐州东:诗题中的“督粮”指的是检查军粮,诗人作为军中官员负责此事。“盐州东”是诗人的所在地,位于陕西定边县的盐州地区。
2. 怒风:狂风。
3. 匪兕匪虎:比喻凶猛的野兽。“匪”通“非”,“兕”为犀牛,“虎”即老虎。
4. 率旷野:形容行走在空旷的原野上。
5. 护粮将军夜不来:指负责守护粮草的将军夜晚未来与作者汇合。
6. 敦然:从容的样子。
7. 车下:大车下面,这里指诗人露宿在大车下面。
8. 夏人:北宋时对西夏国的称谓。
9. 骄狃:骄傲自大。
10. 予侮:对我侮辱。
11. 王师: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宋朝军队。
12. 一举:一次行动。
13. 力尽:力量用尽,形容战斗非常艰难。
14. 竟无功:最终没有取得成功。
15. 哀哀生民:哀伤可怜的普通百姓。
16. 命如土:生命如同泥土一样脆弱,意为生命得不到保障。
去完善
赏析
《督粮宿盐州东》是宋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将士的刻画,表现了边疆战场的艰辛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首联“怒风吹雪急鞭马,匪兕匪虎率旷野”,描述了在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中,战士们鞭打着战马奔驰在广袤的旷野上,他们既要抵御严寒,又要时刻警惕着敌人的突袭。
颔联“护粮将军夜不来,敦然独宿在车下”,表现了一位负责保护粮草的将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时与部队会合,只能独自睡在车上,忍受着寒冷和孤独。这一形象展现了边防军人的坚毅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颈联“夏人骄狃敢予侮,王师问罪在一举”,揭示了战争的起因:敌方的夏人由于狂妄自大,屡次侵犯边境,对此朝廷决定发动军队进行讨伐。这里的“问罪”一词表达了国家对于边境安全的重视,以及对侵略者的严厉惩罚。
尾联“半岁力尽竟无功,哀哀生人命如土”,描述了这场战争历时半年,尽管战士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却未能取得胜利。这种结局令人惋惜,同时也揭示出战争的残酷和对百姓生命的摧残。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呈现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画卷,歌颂了战士们的勇敢精神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督粮宿盐州东》是唐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一年里,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发生了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事件,唐朝陷入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内战。李复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安危的文人,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感受到了百姓疾苦和国家的动荡。
在这个特殊时期,李复担任了督粮的职责,负责为前线将士提供粮食供应。他随军奔波于各地,晚上则借宿在盐州城东的一处简陋住所。在这里,李复见证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对民生疾苦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诗歌以“夜卧不能寐,披衣起徬徨”开篇,表达了作者在这种艰苦环境下忧虑国事的心情。随后,他以“远山有烽火,烽火连寒螀”描绘了战争场景,展现了一幅战乱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关切。
总之,《督粮宿盐州东》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乱不安的时代,诗人李复在这场战乱中亲身经历了百姓的苦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战乱带给百姓痛苦的深深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