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青龙寺

标题包含
登青龙寺
疏爽岩边寺,秋登更晚晴。 连冈横野断,远水隔林明。 废井余荒甃,残碑有旧名。 几经兵火劫,禾黍徧新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寺庙位于景色开阔的山岩边缘,秋天的时候我们在这里登高,欣赏美丽的晚晴风光。层层叠叠的山峦横卧在广阔的原野上,远处的水流和林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曾经是古井的遗址,留下了破旧的石砌井壁,而古老的石碑上也记载着它曾经的名字。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火灾的劫难,这里已经变成了种满庄稼的新耕地。
去完善
释义
疏爽:稀疏而清爽的环境。 岩边寺:坐落在山岩边的寺庙。 连冈:连续的山岗。 横野断:田野中横亘着断绝的景象。 远水:远方的水源或水域。 隔林明:隔着树林依然显得明亮。 废井:废弃不用的井。 余荒甃:荒廢的井壁遗留下的一些痕迹。 残碑:破损不全的石碑。 有旧名:仍然留有过去的名称。 兵火劫:战争或火灾带来的破坏。 禾黍:禾苗和高粱等农作物。 徧新耕:遍地都是新的耕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青龙寺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以“疏爽岩边寺”开篇,点明了青龙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同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诗人选择秋季傍晚时分登上青龙寺,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颔联和颈联分别描写了远景和近景。颔联中的“连冈横野断,远水隔林明”,通过描绘山岗、原野、河流和林木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境。颈联的“废井余荒甃,残碑有旧名”则聚焦于寺庙内部的遗迹,传达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尾联以“几经兵火劫,禾黍徧新耕”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农田被荒废,庄稼无法生长,百姓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青龙寺》是唐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唐玄宗时期,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李复在此时生活于长安,虽然身世未详,但他在诗歌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情。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登青龙寺所见之景,表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此诗以“登青龙寺”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关注和体验。作为唐都的长安,寺庙林立,佛事兴盛,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参禅礼佛。李复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一方面展示了青龙寺的独特景致,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超越世俗烦恼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所呈现的背景信息具有广泛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它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的盛世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此外,它也揭示了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诗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