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木芙蓉

标题包含
木芙蓉
孤芳托寒木,一晓一翻新。 春色不为主,天香难动人。 丹枫见流落,黄菊坐因循。 莫讶偏相爱,衰迟似我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陶弼(1015年-1078年),字商翁,北宋诗人、政治家。 陶弼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被任命为桂岭县令。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后来,陶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孤独的花儿寄托在寒冷的树上,每日早晨都在更新换代。 春天的美景不被众人关注,天边的香气难以打动人心。 红色的枫叶遭遇飘零的命运,黄色的菊花静默着顺其自然。 不要惊讶于偏爱,衰老迟缓就像我的身体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孤芳:指单独的木芙蓉花。 2. 托:依托,附着。 3. 寒木:寒冷的季节里的树木,这里指的是秋冬时节的树木。 4. 一晓一翻新:早晨开一次,傍晚又开一次,形象地描绘了木芙蓉花朵清晨和傍晚时分两次绽放的景象。 5. 不为主:不被人们所看重。 6. 天香:形容花香浓郁,这里指木芙蓉的花香。 7. 难动人:难以打动人的心灵。 8. 丹枫:红色的枫叶,这里用来与木芙蓉做对比。 9. 流落:飘零,凋零。 10. 黄菊:黄色的菊花,也用来与木芙蓉做对比。 11. 坐:因为。 12. 因循:遵循旧例,没有什么变化。 13. 莫讶:不要惊讶。 14. 偏相爱:偏偏喜欢它。 15. 衰迟:衰老,这里诗人自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木芙蓉》,诗人陶弼通过描述木芙蓉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在诗中,诗人将木芙蓉比喻为孤独而美丽的存在,它依附于寒冷的树木生长,每天早晨都会焕然一新。这里的“孤芳托寒木”和“一晓一翻新”描绘了木芙蓉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然的更迭变化。 然而,尽管木芙蓉拥有美好的色彩和香气,但它却无法吸引春天的注意,也无法像其他花卉一样令人陶醉。这里“春色不为主,天香难动人”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丹枫见流落,黄菊坐因循”,诗人以枫叶和黄菊作为对比,表达了木芙蓉不甘堕落、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枫叶虽然美丽,但最终会凋落;黄菊虽然稳重,但缺乏创新。这两句诗突显了诗人对木芙蓉品质的高度赞誉。 最后,诗人通过“莫讶偏相爱,衰迟似我身”传达出自己与木芙蓉之间的共鸣。他深知木芙蓉的无奈命运,但却仍然深爱着它,因为它们都是被生活所困的人,都在努力地绽放自己的光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芙蓉》是南宋诗人陶弼所作的一首描绘木芙蓉花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4年,正值南宋初期,国家时局动荡不安。 在创作此诗时,陶弼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时期。他原本是一位志在国家兴亡的爱国文人,然而由于时局变化,他的抱负未能得到实现,反而因战乱而家破人亡。在此背景下,他以木芙蓉为寄托,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南宋与金国处于战争状态,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尽管时局艰难,仍有一些像陶弼这样的文人志士,坚守着民族气节,关心国家命运,渴望民族复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