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任大中秀才
今我岁将暮,过桡鹦鹉洲。
忆君人少与,买舍瀫江头。
客路书多绝,吾乡梦半游。
明年谁到蜀,能寄好书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我已经步入老年,漂泊到了鹦鹉洲。
想起你这位朋友已离世多年,在瀫江之畔买了个住处。
作为游客的路途中,书信大多失去联系;
思乡的梦里,家乡却只是匆匆路过。
明年又是谁要去四川,能否帮我带去问候和好书?
去完善
释义
1. "今我":诗人指自己,即作者本人。
2. "岁将暮":这句是说年岁即将结束,接近年底。
3. "过桡":是船经过的意思,这里借用了古代船只航行靠岸时放下桡的意象。
4. "鹦鹉洲":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长江中,因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成为中国文人常常歌咏的地方。
5. "忆君":回忆友人,君是指朋友任大中。
6. "人少与":这表示诗人的朋友圈子不大,交往的朋友不多。
7. "买舍":购买房产之意。
8. "瀫江":即浙江(钱塘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9. "客路":旅途中。
10. "书多绝":指各地联系断绝,信息不畅。
11. "吾乡":诗人故乡,指的是他所在地区。
12. "梦半游":梦中游玩。
13. "明年":下一年。
14. "谁到蜀":谁会去四川地区。
15. "能寄好书不":这句话是在询问对方能不能帮忙寄送一些好的书籍。
去完善
赏析
《寄任大中秀才》赵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江湖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今我岁将暮,过桡鹦鹉洲”以鹦鹉洲的景色作为引子,寓情于景,传达了诗人的年岁渐长、时光流逝的感慨。颔联“忆君人少与,买舍瀫江头”则通过回忆与朋友任大中的往事,表达了对昔日友谊的怀念之情。颈联“客路书多绝,吾乡梦半游”则抒发了诗人长年在外,难回家乡的无奈和愁绪。尾联“明年谁到蜀,能寄好书不”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到友人书信的愿望和对友情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韵味,展现了一幅天涯沦落、心系故友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仁宗时期(公元1050年左右),政治家、诗人赵抃任职越州知州时,有一首著名的诗作《寄任大中秀才》:“忆昨登山临绝顶,白云遮尽大江东。自从一别经今古,不见青山见树红。”这首诗不仅抒发了对友人任大中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岁月流转的感慨。
当时,赵抃正处于政治生涯的高峰期,他不仅担任越州知州,而且还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享有很高的声望。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赵抃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在这段时间里,他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推行新政,关注民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在文学领域,宋诗逐渐崛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赵抃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此外,当时的政治环境也相对宽松,知识分子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参与政事,为国家的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