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
对花常欲留春,恨春故遣花飞早。晓来雨过,绿阴新处,几番芳草。一片飘时,已知消减,满庭谁扫。料多情也似,愁人易感,先催趁、朱颜老。
犹有清明未过,但狂风、匆匆难保。酒醒梦断,年年此恨,不禁相恼。只恐春应,暗留芳信,与花争好。有姚黄一朵,殷勤付与,送金杯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常常想留住春天欣赏花朵,可春天却偏偏让花落得那么早。清晨雨后,绿荫焕发新生,小草一次次茁壮成长。花儿凋零一片,已经失去了生机,满院子落花谁去清扫?想象它们也有情感,或许因为过于忧愁,早早地让红颜衰败。
还有清明尚未度过,但是大风难以保证它不会提前结束。从醉梦中醒来,每年都会因为这个遗憾而感到烦恼。担心春光悄悄留下花的印记,跟花儿一较高下。那有一朵姚黄,我虔诚地赠予你,希望你倾倒金杯来品味。

去完善
释义
1. 水龙吟:词牌名。
2. 三月十日:指农历三月十日。
3.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4. 对花:面对鲜花。
5. 留春:挽留春天。
6. 故遣:故意让……离去。
7. 草:指花草。
8. 消减:减少。
9. 满庭:整个庭院。
10. 谁扫:谁在打扫。
11. 料多:估计会很多。
12. 感:感慨。
13. 先催趁、朱颜老:形容春天的消逝加速了容颜的老去。
14. 清明:清明节。
15. 狂风:大风。
16. 难保:难以保证。
17. 酒醒梦断:酒醉醒来,梦境消失。
18. 此恨:指春天的消逝带来的遗憾。
19. 不禁:无法控制。
20. 相恼:相互感到烦恼。
21. 春应:春天相应。
22. 暗留:偷偷留下。
23. 芳信:美好的信息。
24. 与花争好:与花朵比美。
25. 姚黄:一种黄色的牡丹花品种。
26. 殷勤:热情周到。
27. 金杯倒:将金杯里的酒倒出。

去完善
赏析
《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这首词以春天的花朵、绿阴、芳草为题材,表达作者对春天时光的留恋和对花落凋零的无奈。在咏物抒情的同时,作品还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忧虑感,担心美好的春光消逝得太快,而人在匆匆时光中又难以把握生命的美好。
上片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和感慨,“对花常欲留春,恨春故遣花飞早”表露了惜春之意,通过“晓来雨过,绿阴新处,几番芳草”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紧接着词人描述了“一片飘时,已知消减,满庭谁扫”的景象,意味着美好的时光就像随风飘落的花瓣一样难以挽留。末尾一句“料多情也似,愁人易感,先催趁、朱颜老”更是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担忧,表达了人生苦短、容颜易老的感叹。
下片则是通过“犹有清明未过,但狂风、匆匆难保。酒醒梦断,年年此恨,不禁相恼。”表现了时光的无情以及作者的忧虑。之后笔锋一转,想象“春应”会留下春天的气息和花朵,从而得到一丝安慰。最后两句“有姚黄一朵,殷勤付与,送金杯倒。”,虽然以开玩笑的方式收尾,却恰恰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类面对自然规律时的无力感,表达出对生命、时光无法抗拒的哀伤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是南宋词人叶梦得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8年,即南宋孝宗淳熙五年。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已有半个世纪,南宋在南方建立政权,但与金国的战事依然频繁。
叶梦得在年轻时曾是南宋朝廷的重臣,后来因遭排挤而退居山林。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国家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动荡,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然而,他在江南地区过着闲适的生活,时常游山玩水,结交文人雅士,这也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在《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中,叶梦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这首词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