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
狙击岂良图,命几危博浪。
既受黄石书,颠秦而蹶项。
报韩志已酬,兴汉画仍赞。
历陈借箸计,潜消刻印患。
定封谋遂寝,立嫡计莫尚。
转危以为安,其易犹反掌。
万锺谁不怀,裂土人所望。
何勃身亦系,韩彭国随丧。
驾言仙与游,高风巢许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狙击并非良策,命悬一线犹如博浪沙中。
幸得黄石公传授智慧,推翻暴秦并挫败了项羽。
回报韩国的心愿已然实现,振兴汉朝的蓝图仍在流传。
详细阐述各种计策,消除潜在隐患。
最终停止争斗,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从危机到安宁的转变,容易如翻转手掌。
荣华富贵谁不向往,封侯拜相更是众人所盼。
奈何,命运多舛,吕后家族覆灭,韩信、彭越分别丧命。
驾鹤仙游,慕巢许之风。
去完善
释义
1. 狙击:本意指埋伏起来伺机袭击敌人,这里用来形容张良参与行刺秦始皇的行动。
2. 博浪:博浪沙,地名,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张良在这里安排力士狙击秦始皇。
3. 黄石书:相传张良在沂水圯桥偶遇黄石老人,得到一部神秘的兵法书籍,此后张良根据这部书进行辅佐刘邦的活动。
4. 颠秦而蹶项:颠秦,推翻秦朝;蹶项,打败项羽。这里指的是张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
5. 借箸计:用吃饭时的筷子指点江山,筹划战略。这里形容张良为刘邦策划军事行动的场景。
6. 刻印患:刻印,铸印任命官员;患,担忧。这里指张良劝说刘邦不要过分信任彭越和韩信,以免给国家带来祸患。
7. 定封谋遂寝:遂寝,顺利解决。这里指张良成功劝说刘邦放弃分封诸王的打算。
8. 立嫡计莫尚:嫡,正妻所生之子;尚,尊崇。这里指张良建议刘邦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以确保国家的稳定。
9. 万锺谁不怀:万锺,形容丰厚的俸禄;怀,怀念。这里指荣华富贵谁都会向往。
10. 裂土人所望:裂土,分割土地;望,期望。这里指分封诸侯的土地是人们所期望的。
11. 何勃身亦系:何勃,西汉大臣,因劝谏皇帝过度奢侈而被牵连入狱。这里指何勃的例子提醒人们权臣的危险性。
12. 韩彭国随丧: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两人因功被封为王,但最终被杀害。这里指权力过大容易导致悲剧。
13. 驾言仙与游:驾言,安排行程;仙与游,和仙人一起游历。这里指张良辞官退隐,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14. 高风巢许上:巢许,巢父和许由,古代的高士。这里指张良的高尚品德可以与古代高士相媲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西汉时期张良的诗词,诗中描绘了张良如何通过他的智慧和谋略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故事。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到接受黄石公的教导,再到他巧妙地为刘邦出谋划策,张良的形象跃然纸上。然而,他的聪明才智并未让他过上安稳的生活,反而使他陷入了权利斗争的漩涡之中。尽管荣华富贵就在眼前,但他深知其中的危险,选择了退隐江湖,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以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张良高尚品格的敬仰,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名利所迷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侯》是南宋诗人卫宗武所创作的一首赞美张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6年,正值南宋晚期,金人南侵之际。在这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战乱频发。
在作者生活的这一时期,他个人也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科举制度弊端重重,导致他的仕进之路颇为坎坷。因此,他对历史人物留侯张良的英勇事迹充满了敬仰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国家存亡危机四伏,使得人们对“安邦定国”的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以张良为例,希望通过描绘这位古人忠诚为国的事迹,激发起人们对恢复故土、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