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宿僧舍)

标题包含
临江仙(宿僧舍)
古寺长廊清夜美,风松烟桧萧然。石阑干外上疏帘。过云闲窈窕,斜月静婵娟。 独自徘徊无个事,瑶琴试奏流泉。曲终谁见枕琴眠。香残虬尾细,灯暗玉虫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采欣
去完善

译文
古寺的长廊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美丽,清风吹动着松柏,烟雾缭绕。石栏杆之外是稀疏的竹帘。天上的浮云悠然飘过,斜月安静地照亮了大地。 一个人在那里闲逛没有事情做,试着用瑶琴弹奏一曲《流泉》。曲终之后,没有人看到我在琴旁安然入睡。香气渐渐消散,点燃的蜡烛慢慢熄灭。
林采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临江仙:词牌名。 2. 宿僧舍:住宿在寺庙里。 3. 清夜:清静的夜晚。 4. 风松烟桧:风吹过松树和烟竹的景象。 5. 石栏杆:寺庙里的石质栏杆。 6. 上疏帘:挂上稀疏的窗帘。 7. 过云闲窈窕:形容云朵飘过的悠闲景象。 8. 斜月静婵娟:指月亮安静地悬挂在空中。 9. 独自徘徊:一个人独自来回走动。 10. 无个事:没有事情做。 11. 瑶琴:指用玉石制作的琴。 12. 流泉:指流水。 13. 曲终:一曲演奏完毕。 14. 枕琴眠:将琴放置在枕头上睡觉。 15. 香残虬尾细:指香气残留,但已经变得微弱。 16. 灯暗玉虫偏:灯光暗淡,小虫子聚集在一起。
林采欣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舍夜景的古词,意境静谧而深远。开篇“古寺长廊清夜美”描述了夜晚的寺庙环境,风松、烟桧、石栏杆、疏帘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接下来的“过云闲窈窕,斜月静婵娟”进一步强调夜空的美丽和宁静。诗人独自抚琴的情景则表达了内心的恬淡与安然。最后两句“香残虬尾细,灯暗玉虫偏”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突出了诗人在这美好夜景中的心境。整首词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心灵的追求。
林采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宿僧舍)》是宋代词人毛滂的一首作品。此词约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时年毛滂三十余岁。这一时期正值新旧党争,毛滂由于受到苏轼的赏识和举荐,进入了官场,但同时也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在宿僧舍期间,毛滂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体会到了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境界。此时,他已经看透世俗的名利纷争,渴望回归内心的平静。因此,在这首词中,他以禅悟的心境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佛学的推崇和向往,以及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态。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政治斗争与佛学修养的年代,词人在其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寄托,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词句之中,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林采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