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

标题包含
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乔安雅Johanna
去完善

译文
明月高悬,清辉洒遍千里,照亮了眼前无垠的沙滩。
乔安雅Johanna
去完善
释义
湘川:指代眼前的江水;寒花:这里指菊花
乔安雅Johanna
去完善
赏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山水画卷,通过"山色""霞光""寒花""啼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特别是"湘川风静吐寒花"一句,既写出了秋景的萧瑟,又暗含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下阕转入抒情,"梦到故园"点明思乡主题,将空间从眼前的实景拉回到遥远的故乡。"酒醒南望"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空间的对比,突出了词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感。 结尾"月明千里照平沙"以景结情,明月虽能普照千里,却无法缩短词人与故乡的距离,反而更显其孤寂落寞。整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乔安雅Johann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首词作。此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086年,正值北宋中期。在这一年,苏轼在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贬谪之后,终于得以回到汴京(今河南开封),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然而,这一时期的北宋朝廷,正面临着严重的党争问题,新党与旧党的纷争愈演愈烈,使得国家政治形势极为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虽身处高位,却对现实深感忧虑。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调和各党派之间的矛盾,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繁荣。然而,现实的残酷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他在这首《浣溪沙》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无奈。 全词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以“休将白发唱黄鸡”收尾,寓意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词充满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苏轼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心态。
乔安雅Johann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