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榴
峰壳盈盈万颗珠,润於玛瑙浸冰壶。
吟心先自清如水,嚼了寒霜骨更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峰圆润如明珠般璀璨,滋润着玛瑙般的山间泉水。心境因诗歌变得清澈透明,咀嚼着寒冷月光下的诗句,内心的追求愈发坚定。
去完善
释义
1. 峰壳:石榴的外壳,指代整个石榴。
2. 盈盈:充满的样子。
3. 万颗珠:比喻石榴里面的果实如同珍珠般璀璨。
4. 润於玛瑙浸冰壶:形容石榴果实的滋润如玛瑙一般,纯净如冰壶。
5. 吟心:写诗的心境。
6. 清如水:清澈透明如水流。
7. 嚼了寒霜:吞食寒冷,这里指吃下石榴的过程。
8. 骨更臞:吃下石榴后身体更加瘦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破榴》描绘了石榴熟透、外皮开裂的景象。作者以“峰壳盈盈万颗珠”比喻石榴饱满的外形和丰硕的果实。“润於玛瑙浸冰壶”则形容石榴晶莹剔透的特点,如同玛瑙般闪耀又如冰壶般清凉。
诗人通过观察石榴的形态和质感,表现出心灵的澄净和对自然的敬仰。咀嚼着带有寒霜味道的石榴,诗人的形体消瘦,精神却更加矍铄,反映出他高洁的品质与坚韧的意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施枢的这首《破榴》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苦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述破石榴的形象,表达了其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
在诗人的时代,南宋正面临着金国的强大压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争的硝烟弥漫,民不聊生。诗人在这首诗中,用破石榴这一形象作为象征,描绘出国家动荡、人民痛苦的社会现实。
诗人自身也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岁月。他曾任官职,但由于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关怀,选择了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诗人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痛苦,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