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寂静的夜晚,高楼上的思妇们叹息声声,无法停歇。

去完善
释义
戍客:驻守边疆的士兵;边邑:边境城镇。

去完善
赏析
《关山月》以雄浑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边塞风光与戍边生活的画卷。开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两句,将天山、云海、明月融为一体,营造出辽远空旷的意境。随后,“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借风势之浩大,暗示边疆地域的广袤与孤寂。
接着,诗人回顾历史,“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既点明边疆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暗含对战争循环往复的感慨。“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下半部分转向戍边者的内心世界,“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刻画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而“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则通过高楼思妇的形象,呼应了前文的离别之痛。全诗结构严谨,情感深沉,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描写,又有细腻的人文关怀,堪称边塞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山月》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李白受到皇帝赏识,被任命为供奉翰林,但在宫廷生活中他深感孤独和压抑,于是开始游走四方,寻找自由。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鼎盛,但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李白身处其中,亲身感受到了盛世下的危机和矛盾,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在《关山月》中,李白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他们远离家乡,长久戍守边疆,体现了对边疆战士深深的同情和敬重。同时,通过这首诗,李白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