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固楼
北固闲回首,荒城夕照中。烟光浮海阔,天影入楼空。星斗占吴分,江河见禹功。谁家两翁仲,无语立秋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望北固山,夕阳映照着荒废的城市。
烟雾与波光交织在海面上,天空的影子投射在空荡荡的楼房之中。
星辰彰显了古吴国的繁荣,江河流淌着大禹治水的功绩。
哪家两个石翁仲,沉默地站立在萧瑟秋风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北固:即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古称北顾山,三国时期孙权曾在此筑铁瓮城。
2. 荒城:指铁瓮城,又称广陵城,为古代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
3. 夕照:夕阳的余晖。
4. 烟光:雾气中的光线,这里形容海上的烟雾。
5. 天影:天空的倒影。
6. 星斗占吴分:根据星象推测吴国的命运。
7. 禹功:大禹治水之功,此处借指长江黄河的治理。
8. 两翁仲:指立在门口的铜像或石像,这里指北固楼的守门人。
去完善
赏析
《登北固楼》是南宋诗人陈孚的一首描绘江山壮丽景象的诗。这首诗通过作者在北固楼上远望的视角,展现了江面的辽阔、海天的相接、星斗的变化以及江河流域的大禹之功。"北固闲回首,荒城夕照中",开篇就描写了北固楼的地理背景和眼前的情景,夕阳余晖洒在荒凉的城市上,给人一种苍茫而悲壮的感觉。紧接着"烟光浮海阔,天影入楼空"两句,将视线推向远方,烟雾弥漫的海面与天空融为一体,使得读者能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与无限的感慨。
"星斗占吴分,江河见禹功",诗人以星斗比喻江河流域的历史演变,突出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结尾"谁家两翁仲,无语立秋风"则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两座雕像静默地站在秋风之中,既象征着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形象,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历史思考,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悲壮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北固楼》是南宋诗人陈孚的一首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和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之间。这一时期,宋朝正处于金兵南侵、国力衰微的历史背景下。
陈孚生于南宋末年,年轻时曾漫游江南各地,目睹了国家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景象。他关心国事,忧国忧民,怀着恢复中原、重整河山的壮志。这首《登北固楼》正是他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以镇江的北固山为背景,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壮志豪情的作品。
当时,宋金对峙已成为现实,北方大片土地沦丧于金人之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士气低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孚一方面通过对北固楼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另一方面则通过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南宋朝廷的批判。他以诗歌为武器,呼唤爱国志士奋发图强,共赴国难,恢复中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