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莲塘
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阖闾宫中的美女们擅长采摘莲花,她们佩戴着珍珠饰品乘龙舟游玩。然而那曾经的三千佳丽已不再可见,只有废弃的花园里,花儿年复一年地盛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阖闾:这里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阖闾,吴国宫殿的代称。
2. 宫娃:指吴王阖闾的宫女们。
3. 采莲:在古代诗歌中,采莲常常寓意宫廷女子的生活情景。
4. 明珠作佩:用明珠做成的配饰。
5. 龙为船:以龙形作为船只装饰。
6. 三千巧笑:这里借用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意境,形容宫廷女子的欢笑。
7. 不复见:指的是古代宫女们已不再出现在眼前。
8. 江头废苑:指昔日繁华的皇宫现已破败不堪。
9. 花年年:指废苑里的花儿依然年复一年地绽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古代江南采莲图。前两句“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描述了当年吴王阖闾宫中的女子们以采莲为乐,她们身着华贵服饰,佩戴明珠,乘着饰有龙纹的彩船在水面上荡漾。这个场景既展示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又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景象都在历史的变迁中消逝无踪。诗人通过“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只有废弃的宫殿和年复一年的花儿陪伴着岁月的流转。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贵族生活,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古莲塘》是晚唐诗人陈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末,正是唐朝末年,国家政治昏暗,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陈陶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因此心灰意冷,离家远游,漫游江南各地。在旅途中,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和战乱带来的灾难,这些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素材。
同时,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也非常复杂。唐朝末年,宦官专权,皇帝昏庸无能,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此外,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也为后来的五代十国埋下了伏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陶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