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闻笛更怀旧,望鸿难寄音。
西风行客泪,明月故人心。
离恨江波阔,归期岁景深。
何时紫溪隐,尊酒起狂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闻笛声更思念过去,望着飞鸿难以传递音信。
西风吹拂着客居他乡的人儿流泪,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老朋友的心田。
离别时的怨恨如同江波般宽广,回归的日子遥不可期。
什么时候能在紫溪隐逸,举杯畅饮,豪情狂歌呢?
去完善
释义
1. "闻笛":指听到笛声引起思乡之情。
2. "望鸿":指看到鸿雁南飞,想到雁足传书无法实现。
3. "西风":秋风。
4. "行客":离家在外的人,此处为作者自指。
5. "离恨":离别时的愁绪。
6. "江波阔":形容江水浩渺,象征离别的距离遥远。
7. "归期岁景深":指回家的日子还远,时光已逝去很久。
8. "紫溪":地名,位于今湖南湘阴县。
9. "尊酒":美酒。
去完善
赏析
《有感》这首诗是诗人王珪以感慨、忧虑的心情表达出个人对国家时局动荡的忧思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和意象,如“闻笛”、“望鸿”、“西风”、“明月”、“离恨”、“归期”等,用以表现自己深邃的情感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下面是对本诗的简要赏析:
首联“闻笛更怀旧,望鸿难寄音。”诗人借“闻笛”与“望鸿”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家乡消息难以传递的无奈心情。其中“更怀旧”暗示了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然而时光流转,物是人非,让人不禁感伤。
颔联“西风行客泪,明月故人心。”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西风”和“明月”两种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客居在外和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西风扫落叶,寓意时间的流逝,表达出行旅之人的悲伤;而明月象征着纯洁美好的心灵和情感寄托,意味着诗人心中那份深厚的亲情友谊。
颈联“离恨江波阔,归期岁景深。”诗人通过对比“离恨”与“江波阔”、“归期”与“岁景深”,表达了游子离家时的愁绪和归来日期的漫长期待。同时,这也是诗人对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导致亲人离别、家园沦丧的深深忧虑。
尾联“何时紫溪隐,尊酒起狂吟。”诗人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期盼能回到家乡,与家人共饮美酒,抒发情怀。这里的“紫溪隐”可以理解为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象征,表明他向往那种远离尘世纷扰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感》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人王珪(1019-1085)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6年,正值宋朝仁宗年间。在这一年里,王珪因为科举考试落榜而心灰意冷,被迫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四川雅安。在这段人生低谷期,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当时,宋朝正处于国势渐衰的阶段,政治腐败、军事羸弱、民不聊生。然而,宫廷内部却仍然骄奢淫逸,昏庸无道。这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如王珪等人对国家前途担忧不已。在这首诗中,王珪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愤懑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