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昼
谁信茅茨即玉堂,闲来清昼似宵长。
二仪升降太虚内,一静消磨万意忙。
忿欲俱空心自正,行持无力梦犹狂。
可曾濯足沧江水,飞上云间千仞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相信茅草屋就是华丽的宫殿?闲暇的白日仿佛也变得漫长无涯。
天地在浩渺的宇宙中不断更迭,静心凝神,让纷繁的思绪渐渐平静。
当愤怒与欲望都从心中消散,心自然能回归正直;而若是修行不足,梦境也会显得凌乱无序。
你曾在沧海之滨洗净双足吗?能否飞跃云端,攀上千仞的高峰?
去完善
释义
《清昼》丘葵注释:
1. 茅茨:茅屋,这里指简陋的居所。
2. 玉堂:豪华的殿堂,这里指权贵的住处。
3. 二仪:指天地。
4. 太虚:天空,大气。
5. 一静:保持内心宁静。
6. 行持:行为修养。
7. 无力:精神不振。
8. 濯足:洗脚。这里形容人已经疲惫不堪。
9. 沧江:长江。
去完善
赏析
《清昼》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心境与体悟。首联“谁信茅茨即玉堂,闲来清昼似宵长”,通过对比茅茨和玉堂的反差,以及清昼和宵长的对比,表现出诗人虽然身处茅茨(简陋的房子)之中,却有着一种逍遥自得的心境,把普通的白天过得如同夜晚般悠长。
颔联“二仪升降太虚内,一静消磨万意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境界。在这里,诗人用宇宙间的两种力量——升与降,象征着人生的起伏;而“一静”则指内心的宁静,这种宁静能消除一切忙碌与焦虑。
颈联“忿欲俱空心自正,行持无力梦犹狂”,表达的是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克服欲望的过程。通过克制内心的愤怒与欲望,达到心灵的纯净,从而实现内心的自由。然而,诗人意识到现实中的自己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梦中仍然有所挣扎。
尾联“可曾濯足沧江水,飞上云间千仞冈”,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升华的愿望。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仙人一样,洗净凡尘之足,最终飞升至云端的高处,实现人生的超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昼》是南宋诗人丘葵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丘葵作为一位有理想、有责任感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深感忧虑。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