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斛珠

标题包含
一斛珠
野庵鼓吹。翻腾似与寻常异。笙箫筝笛皆非是。今日头场,看取些儿戏。 心中无事无萦系。村歌数首新来制。参禅渐渐知滋味。细语粗言,俱是第一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村小屋鼓乐喧天。热闹程度异于平常。演奏的乐器并非笙箫筝笛。今天第一场表演,看看这嬉戏的场景。心里没有琐事挂牵。新编了好几首山歌。逐渐领悟到参禅的滋味。无论是轻声细语还是粗言俚语,都是第一要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野庵:野外僧人的住处,这里指乡村寺庙。 2. 鼓吹:演奏音乐,此处指敲击乐器,如钟、磬等。 3. 寻常:平常,一般。 4. 头场:首次进行的比赛或考试。 5. 村歌:乡村歌曲。 6. 参禅: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参究禅宗公案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 7. 第一义:佛教术语,指最高真理或究竟法。
去完善
赏析
《一斛珠》是宋代诗人沈瀛的一首词作。在这首词中,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和参禅体验。 首先,作者通过对“野庵鼓吹”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音乐场景。在这里,“翻腾似与寻常异”意味着这种音乐表演形式迥异于城市的喧嚣,而是充满了乡土气息和自由奔放的精神风貌。同时,作者通过对比“笙箫筝笛皆非是”来强调这种音乐的独特性,使读者感受到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用诙谐的语言描绘了农村音乐活动的盛况。在“今日头场,看取些儿戏”这句中,“头场”指的是第一场演出,而“些儿戏”则暗示了这场表演并不严肃,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这里,作者巧妙地传达了农村音乐活动质朴、纯真的氛围,以及村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紧接着,作者又以“心中无事无萦系”表达了心无挂碍的心境。在这里,“村歌数首新来制”则形象地描绘了村民们自创歌曲、欢歌笑语的场景。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与豁达的人生态度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这首词的核心精神内涵。 最后,作者通过对“参禅渐渐知滋味”的描述,表达了在参禅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的真谛。在这里,“细语粗言,俱是第一义”则意味着无论是高雅的诗句还是通俗的俚语,都在诠释着人生的真理。这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思想境界,无疑为这首词增添了一份深邃的哲理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斛珠》是宋代诗人沈瀛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晚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沈瀛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关注民生疾苦,关注国家的兴衰存亡,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这首《一斛珠》中,他以珠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沈瀛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官员,但由于正直敢言,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他在官场上的失意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为民发声的决心。他用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忧虑,用诗歌来唤醒民众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一斛珠》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表达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