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岑曙山
步沿东涧澹忘还,振衣复上岑曙山。山天书屋象大畜,习坎□□声潺潺。飞湍喷雪白龙下,疑是银河九天挂。旋流萦绕花石潭,浮觞饮我清无价。琼葩瑶草清人心,会仙更入西云深。仙人去后万花寂,跫然空谷犹遗音。可怜岑曙閟奇绝,包括烟霞韬日月。龙门山水偶遭逢,颇似史迁探禹穴。君不见燕喜天藏地设待人成,诛茅架阁向幽境,应见昌黎赏玩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小溪漫步而返,整理衣襟再次攀登晨光山岭。山中书房如同大山的储备,坎水之声犹如潺潺溪流。瀑布如雪般倾泻而下,仿佛银河悬挂在九霄之上。水流环绕着花草石头形成的湖泊,漂浮的酒杯喝着清澈无比的美酒。纯净的花草使人心旷神怡,与仙人一起进入更加深邃的白云深处。仙人离去后花儿也显得寂静,孤独的山谷仍然回荡着他们的声音。美丽的晨晓光景如此独特,它收藏了烟霞、包含了日月。龙门山的景色是我偶然遇到的,有点像司马迁探寻禹穴的经历。你不觉得这是天然的宝藏等待人们发掘吗?建造房屋以接近这神秘的环境,应当能看到韩愈欣赏和赞美它的情景。
去完善
释义
《龙门岑曙山》注释如下:
1. 龙门:这里指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2. 岑曙山:龙门附近的山名。
3. 东涧:龙门附近的一处景点,具体位置不详。
4. 大畜:《易经》中的卦象,象征大有积蓄,形容山天书屋藏书丰富。
5. 习坎:《易经》中的卦象,象征水流湍急。
6. 飞湍喷雪:形容瀑布激流而下,如同喷雪一般。
7. 银河九天挂:形容瀑布壮观如银河垂挂九天。
8. 花石潭:龙门附近的潭水,因周围有众多花石而得名。
9. 浮觞:古人以杯盛酒在水面上漂浮,随水漂流而饮酒,谓之“浮觞”。
10. 琼葩瑶草:形容花朵美丽,果实诱人。
11. 西云:形容白云缭绕的景象。
12. 跫然:脚步声,形容有人来过。
13. 岑曙閟奇绝:形容岑曙山的景色独特,令人叹为观止。
14. 包罗烟霞韬日月:形容山水景色优美,仿佛包含了一片天地。
15. 史迁探禹穴:《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曾凿开龙门,疏通河道,此处比喻作者探寻龙门的美景。
16. 燕喜:指唐朝文学家韩愈游览龙门时留下的诗篇。
17. 诛茅:削除茅草,意为搭建简易住所。
18. 昌黎:韩愈的字,此处借指韩愈。
去完善
赏析
【龙门岑曙山】张潮
诗中描绘了龙门岑曙山的景色,以“步沿东涧澹忘还”开篇,引领读者进入龙门山水。接着用“振衣复上岑曙山”描述诗人登山的过程,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接下来的诗句“山天书屋象大畜,习坎□□声潺潺”描绘了山中静谧的环境和溪流的声音。
“飞湍喷雪白龙下,疑是银河九天挂”两句描绘了瀑布如银河般壮观的景象。而“旋流萦绕花石潭,浮觞饮我清无价”则描写了水潭中的美景,以及诗人饮酒赏景的惬意生活。
紧接着的“琼葩瑶草清人心,会仙更入西云深”展示了山中的奇幻仙境。之后的诗句“仙人去后万花寂,跫然空谷犹遗音”表达了对仙境逝去的惋惜。然而,诗人仍坚信“可怜岑曙閟奇绝,包括烟霞韬日月”,表达出对龙门岑曙山神奇美景的喜爱。
最后,“龙门山水偶遭逢,颇似史迁探禹穴”是对龙门岑曙山的赞美,认为这里的风光足以与史书中记载的美景相媲美。同时,诗人又指出“君不见燕喜天藏地设待人成”,传达出龙门岑曙山的美好需要有人发现、欣赏和传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龙门岑曙山》是清代诗人张潮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龙门山的清晨景色。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心斋主人,江苏人,生活在清初康熙年间。
当时正值清朝初期,国家历经战乱,急需恢复经济和文化。张潮出身书香门第,早年曾随父游历南北各地,接触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在文学上深受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风。
在这个时期,社会对文人的要求不仅在于诗词歌赋的才艺,更注重经世致用的能力。然而,张潮生性淡泊名利,他更愿意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这首《龙门岑曙山》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