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叙志
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
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外界有何事,山中没有啥。风声和静夜的琴声共鸣,月光照耀着春天的美酒。
只谈百年之事,何必管千年之后。张公向奉伯举荐了贤妻,老莱借助这对佳偶。孟光若还未嫁,梁鸿正好需要妻子。
去完善
释义
1. 物外:指尘世之外,表示超脱世俗的境界。
2. 无所有:这里指山里没有什么特别的物质财富。
3. 风鸣静夜琴:形容夜晚的寂静中,风吹动树叶发出类似琴声的声音。
4. 月照芳春酒:形容月光下,春天的美酒显得格外美好。
5. 直置:直接放置,这里指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6. 张奉:古代的一个隐士,这里用来比喻山中之人。
7. 贤妻:指品德高尚的妻子。
8. 老莱:即老莱子,古代一个著名的隐士,这里用来比喻山中之人。
9. 藉:凭借,依靠。
10. 嘉偶:美好的伴侣。
11. 孟光:东汉时一个以贤德著称的女子,后来成为梁鸿的妻子。
12. 傥:假设,如果。
13. 梁鸿:东汉时一个有名的隐士,他的妻子就是孟光。
14. 正须妇:正好需要找一个妻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王绩以物外之视角,表达了山中的寂静和清幽。在风中聆听夜曲,月光下品尝美酒,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述这种生活,表达了他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描述了山中的风景和生活,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后四句则转向了对婚姻的思考,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一个好的伴侣。诗人以张奉、老莱等人的典故为例,表达了对美满婚姻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叙志》是唐朝诗人王绩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初,公元605年前后。此时正值隋末唐初的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王绩作为一位有着强烈政治抱负和理想的知识分子,他经历了隋唐两朝的更迭,对社会的动荡和人世的沧桑有着深刻的体会。
王绩出身于世家望族,早年曾入仕隋朝,任秘书省正字,后以疾去官,归隐田园。在唐初,他曾应召出任门下省待诏,但不久即称病辞官,再次归隐。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这首描绘山中生活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和高洁品行的向往。
与此同时,唐初时期的社会正处于由乱到治的阶段,民众渴望安定的生活,诗人以山中叙志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愿望。他在诗中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和隐居生活的宁静,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情感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这首诗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