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直留诗
抖擞身章却冒尘,褭蹏顾影也逡巡。
銮坡寓宿非其地,莲烛操文自有真。
字直由来同古语,位高兼复见今人。
迎潮有诺无轻爽,季老当年不诿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抖掉身上的尘土,却仍感疲惫;回顾自己的影子,也有些许迷茫。我并非出生富贵之家,但我的文章却是真实的情感表达。我的文字直白如古代语言,我的地位虽高,但我依然了解现在的人们。我要迎着浪潮前行,承诺不会轻率爽约,就像当年的季老先生一样,从未抱怨过贫穷。
去完善
释义
1. "抖擞身章":指整理好自己的言行举止。
2. "卻冒尘":"卻"是退的意思,"冒尘"是指受到世俗的干扰。整句意思是诗人要努力摆脱世俗的纷扰。
3. "褭蹏顾影":"褭蹏"是一种古时的马蹄铁,这里用来比喻自身的形象;"顾影"则是说在照镜子一样反思自己。
4. "也逡巡":"也"表示同样如此,"逡巡"是指犹豫不决,行动迟缓。这句是说诗人对自己的形象也有困惑和疑虑。
5. "銮坡寓宿":"銮坡"是唐代皇宫中的广场,这里是诗人比喻自己的处境;"寓宿"则是暂时停留的意思。
6. "非其地":不是适合自己的地方。
7. "莲烛操文":莲烛是古代宫廷使用的蜡烛,这里用来象征诗文创作;"操文"就是写文章的含义。
8. "自有真":"有真"即保持真实的自我。
9. "字直":文字简洁明了。
10. "同古语":与古代语言相同,这里指诗歌的语言风格。
11. "位高":地位高尚。
12. "兼复见今人":"兼复"是全面呈现的意思,"见今人"是指见到现在的读书人。
13. "迎潮有诺":"迎潮"是指面对潮流或变化,"有诺"即许下的诺言。
14. "无轻爽":不要轻视放松。
15. "季老":诗人的前辈或老师。
16. "当年":过去的时候。
17. "不诿贫":"诿贫"意为将贫困归咎于他人,"不诿贫"则表示自己不会将贫困归咎于他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文人情怀的诗歌。首先,作者以“抖擞身章却冒尘,褭蹏顾影也逡巡”表达了自己虽然在官场上有所成就,但仍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接下来,诗人通过“銮坡寓宿非其地,莲烛操文自有真”传达了他在官场上并不适应,但坚守自己的文学梦想。然后,诗人以“字直由来同古语,位高兼复见今人”强调了自己的文字风格和人生态度。最后,通过“迎潮有诺无轻爽,季老当年不诿贫”表达了诗人坚守承诺、不畏艰难的品质。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执着于文学事业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在官场上的清醒认识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直留诗》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程大昌在公元1158年左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表达了他作为朝廷官员,因公务繁忙而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蒙古势力的崛起对中原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南宋朝廷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在这种背景下,程大昌出任朝廷要职,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他经常在外奔波,处理各种政务,与家人聚少离多。这种生活状况使得他对家人的思念愈发深切。
与此同时,程大昌的个人经历也给他带来了诸多感慨。他年轻时曾入太学,担任过地方官吏,后晋升为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然而,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他不得不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这也使他更加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刻。
总之,《宿直留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乱和纷争的时代,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忠诚于国家、关爱家庭的文人官员的生活态度。在这首诗中,程大昌通过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描绘,表达了身处乱世而对家人思念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