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秋夕
簟湿秋庭岳在烟,露光明滑竹苍然。
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夜庭院中,露水湿润了竹席,烟雾弥漫。月光下,翠绿的竹子显得格外光滑。是谁的内心情感如此相似呢?一只仙鹤立在松树枝上,抬头望向满天的月色。
去完善
释义
《关中秋夕》是唐朝诗人薛能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以下是注释:
1. 簟(diàn):竹席。
2. 岳:这里指山。
3. 露光:露水的光辉。
4. 滑:明亮。
5. 苍然:形容竹子青翠的样子。
6. 鹤宿(sù):鹤鸟栖息。
7. 松枝:松树上的枝条。
去完善
赏析
《关中秋夕》是唐朝诗人薛能的一首描绘秋天夜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同时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寂寥之情。首句“簟湿秋庭岳在烟”,描述了秋天的庭院中,湿润的竹席和烟雾弥漫的山岳景象。接着“露光明滑竹苍然”,进一步刻画了竹叶上闪烁着露珠,显得格外翠绿的画面。后两句“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则通过问句表达了对那种与古人相似的心绪的追寻,同时借鹤鸟栖息松枝和月光洒满天空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夜色的静谧。这首诗从细微处入手,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景物、情感的巧妙融合,成功营造出了富有哲理和诗意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能在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秋写下了这首《关中秋夕》。薛能一生辗转仕途,但壮志难酬。他以自己的体验和观察,表达出深沉的家国之思、民生之苦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当时的中晚唐时期,朝政腐败、战乱不断,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与悲痛写下这首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