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夏中垂钓作
物茂时平日正长,翠华停驭睠方塘。
文竿乍拂圆荷动,頳尾时翻素荇香。
睿赏只应从暇豫,圣恩宁肯间沉翔。
吞舟自是贪芳饵,犹笑成汤一面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物茂盛的季节时光漫长,皇帝的车驾停下来欣赏池塘的美景。
画船轻轻地掠过荷叶,红色的鲤鱼不时地翻腾在白色的水草中。
皇帝的欣赏应该只是闲暇时的乐趣,圣上的恩典是不会疏忽这些美景的。
巨大的鱼当然是喜欢芳香的诱饵,即使是成汤那样的贤王也曾经被它诱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奉和御制: 对皇帝诗作的唱和之作。
2. 翠华: 指皇帝的仪仗。
3. 曕: 望,看。
4. 文竿: 钓鱼竿的美称。
5. 赪尾: 红色的鱼尾,形容鱼跃出水面时的生动场景。
6. 素荇香: 比喻荷叶香气四溢。
7. 睿赏: 皇家的赏赐。
8. 圣恩: 皇帝的恩典。
9. 闲沉翔: 悠闲自得的样子。
10. 吞舟: 钓鱼的意象。
11. 成汤一面张: 指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网开一面,用以强调皇家仁爱和宽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皇帝夏日垂钓情景的诗歌,诗人在此表现出对皇室生活的尊敬和对皇帝的赞美。诗歌以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皇帝在夏日的悠闲与睿智,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表达了皇帝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同时,也通过对皇帝钓鱼的描写,传达出皇帝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民生活富饶的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御制夏中垂钓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75年,正值五代十国末期。此时,徐铉身为南唐官员,深得皇帝李景的赏识。然而,当时南唐正面临着来自北宋的强大压力,国家局势紧张。
在这一时期,徐铉以才学出众而闻名于朝野,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然而,随着北宋的不断蚕食,南唐逐渐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徐铉写下了这首描绘夏中垂钓的诗篇,一方面表达了对皇帝恩宠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危机。
在这首诗中,徐铉以钓鱼为喻,提醒皇帝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国家的治理。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为国家尽忠的决心。虽然此时的南唐已不再像昔日那样繁荣昌盛,但徐铉仍然坚守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尽力而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