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春风亭

标题包含
题春风亭
亭成秋日榜春风,岁稔时和荷化工。 佳事感伤多白发,壮怀突兀祇孤忠。 汉兴即有中天运,吏惰元无辟地功。 只把春风宣圣化,物华都在发生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亭子建成如秋风拥抱春天里的风,年年丰收的季节充满了和谐与繁荣。许多美好事物往往令人伤感,因为它们带来了满头白发。豪放的心中充满了忠诚与担当,却常常感到孤独。汉朝的兴起就如天运般的顺理成章,而那些官僚懒惰从未创造出开天辟地的伟业。只有用春天的风吹拂万物,才能让万物充满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释义
1. 亭成秋日榜春风:亭子在秋天建成,名字为春风亭。“榜”字在此处是命名之意。 2. 岁稔时和荷化工:农业丰收年景和和谐的社会环境都归功于自然的恩赐和政府的治理。“稔”意为庄稼成熟;“荷”是承受的意思,此处可以理解为得益于。 3. 佳事感伤多白发:生活中美好事情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令人伤感的事情,这些都让人的头发逐渐变白。 4. 壮怀突兀祇孤忠:怀着壮志却无法实现,只能保持一颗赤诚的心。"突兀"表示突然的、意外的,这里表达壮志难酬的心情。 5. 汉兴即有中天运:汉朝兴盛的时候就有上天的庇佑和运气。 6. 吏惰元无辟地功:官吏们懒惰并不努力去开辟土地,获取收成。“辟地”指开垦荒地。 7. 只把春风宣圣化:只有借助春风的力量来宣扬圣人所教导的智慧。 8. 物华都在发生中:万物都在春风的作用下生长繁荣。"物华"指的是万物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春风亭》,实际上却将关注点放在了“风”以外的多种元素上。作者许及之以亭成于秋日,却以春风命名,营造出一种似是而非的对比效果。诗人指出这亭子是在丰收季节建成的,蕴含着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在第一联就对岁月沧桑进行了感慨,他看到美好事物带来的伤感竟然让他的头发变白了,暗示出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道理。而诗人更是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壮怀激烈,又孤独忠诚,表达了士人报国之志与忧国之心。 在第二联中,作者提到了汉朝的兴起,通过类比突出了国家繁荣的重要性。同时,诗人批评了懒政现象,强调官员应当尽职尽责为国家开辟新天地。从这两联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浓烈的历史责任感。 第三联是整首诗的主题句,作者在明确题目含义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借助春风推动教化,万物都将在这种教化中得到成长。诗人把春风比喻为道德教化的工具,展示了其对儒家文化伦理价值观的深度认同。 总结而言,这首诗借由亭子的题词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发展的期许。通过深秋与春风的对照,表达了其深深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诗人还强调了儒家的教化思想,提倡用道德的力量去培育社会的繁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春风亭》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在这个时期,许及之的生活并不安定。他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学习勤奋,但由于家庭贫困,无法支付科举考试所需的费用,导致他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直到晚年,他才得到朝廷的赏识,成为一位官员。 在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金国的侵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作品。许及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